皮坤网

​电影《驴得水》中的人物内涵分析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电影《驴得水》中的人物内涵分析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朋友说《驴得水》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值得看看,实际上很早之前电影院看过,确实不错,在中国电影习惯了歌功颂德、一味地

电影《驴得水》中的人物内涵分析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朋友说《驴得水》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值得看看,实际上很早之前电影院看过,确实不错,在中国电影习惯了歌功颂德、一味地讲排场、特效、明星、笑点、露点等吸引观众时,屏幕上难得有好片子。《驴得水》是一部深刻讽刺人性弱点的喜剧片,看完之后有一种读鲁迅文章的感觉。深刻的东西往往简单,电影的人物不超过10个,情节也十分简单,说是电倒不如说更像舞台话剧。但是整体情节十分有张力,刻画人物性格也十分饱满,很多台词也值得回味。

电影讲的是孙校长带着几个年青教师到农村教育支援的故事。有一天得到教育部通知特派员要实地调研教育情况,但是他们长期给一头驴子取名“吕得水”向上级报空饷,现在上级检查必须找人顶替,情急之中找了一个正在学校修铃铛的铜匠顶替,在迎接上级检查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注明的年代是在民国1942年,但是基层农村教育里面冒名顶替吃空饷这种事情在当代社会见怪不怪。在我的老家就存在有编制的老师打牌玩乐不上课领教师工资,无编制的老师被聘请过来上课的领代课费的事情。以孙校长为首的教师团队,他们口里喊着为了建设农村教育实验基地的理想,实际却是各具贪心,无非是打着幌子、领着票子、泡着妹子聊以度日。现实中的知识分子是否也是如此呢?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教师队伍,他们在农村环境中,既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更是空虚,年复一年的消磨中,他们曾经火热的心是否早已冷却呢?

孙校长作为团队首领,实际上是个和稀泥的和事佬。裴魁山不仅身体上阳痿,精神上更是没硬起来过。周铁男,前半场天真浪漫、热血激昂,后半场展示了他的本来面目怯弱自私、唯唯诺诺。张一曼的性格有些复杂,后面单独再说。实际上,只有校长的女儿孙佳还保持着一点做人的纯真。

裴魁山,是最自私、胆小的人,他从来不敢面对失败,当跟张一曼表白失败之后,看到张一曼和铜匠搞在一起时,他满腔的是妒火、愤怒,就像他最后骂张一曼“婊子”、“下贱”一样,其实他心里根本没有喜欢过张一曼,他喜欢的是自己,他要的不过是占有的欲望。他说要改变中国农民“贪弱愚私”的劣根性,其实他自己身上这些毛病最重。

周铁男,从一枪没打中开始,判若两人。这让我想起“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周铁男为了维护张一曼的尊严,跟特派员、铜匠叫嚣,特派员的保卫朝他一枪,没打中。发现自己没死之后,他一改从前铁骨男儿形象,跪着祈求哀怜,从此之后已经死了,不过是一具皮囊。当保卫要强奸张一曼时,他却畏缩在一角,跟个绵羊似的。

一枪没死,天壤之别。这其实很具有哲学上的意义,微信圈上经常流传着“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这类格言,这貌似看透了生活,其实还不懂生活。一个人只有看淡了生死,他才有可能获得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周铁男正是因为“眷念生”,因此在枪杆子的逼迫下,一步步丧失了人格,可是当他出卖了张一曼,出卖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孙佳,出卖了自己的人格和灵魂之后,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但这就是周铁男,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换做是你我又会怎样去做呢?不知死为何物时,我们天不怕地不怕,死神擦肩而过之后,我们反而畏惧。人的动物性就表现在这里,第一要义是生存。为了生存,不惜摇尾,堪受屈辱,丧失人格。然而这样的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张一曼后来的发疯和自杀就是看透了这些,人生不过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戏剧,如果不能活得自我,如果活得屈辱不堪,不如死去。

张一曼在剧中是个很特别的角色。有些人也跟裴魁山一样骂张一曼“下贱”。她到底下贱吗?其实她一点儿也不下贱,她只是活得太自由、太独立、太无私、太没心没肺了,她的无私让人误以为她下贱,她的独立自由让人以为她放荡。裴魁山骂她的时候,说了一句“你在城里的时候跟过街老鼠一样”,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她曾经也可能是因为感情问题,遭到了世俗的鄙弃。裴魁山在跟她表白的时候那一段很温暖,和后面的各种报复、伤害比起来,从前那简直是做梦。她的拒绝很直白——“我就是放荡,就是想活得自在点,好不容易找了个没人管我的地方,你就不要管我了”、“对不起,裴魁山,我以后不会再招你了”,如果裴不能理解她的放荡和自在,又怎么确定能跟她过一辈子呢。张一曼的变化从剪头发开始,头发在女人心中有自尊自爱、自我感知的象征性含义。当孙校长把她的长发一刀刀剪下去时,张一曼回忆起往昔这个小团队美好的一幕幕以及自己的各种付出,泪水哽咽。看到镜子中自己秀丽的长发被绞的乱糟糟时,她发狂痛哭,钻到桌子底下,完全失控。她所遭受的这一切痛哭,都是因为铜匠对她的报复。

铜匠是个老实平庸的中国式农民,还带着乡土般的狠劲和狡猾。当初他不愿意顶替吕得水老师,张一曼决定去“睡服”,这一睡带来了后患,铜匠回家和老婆亲热的时候漏了马脚,解锁了不少新花招,让他的老婆察觉他在外面有女人。村妇大闹学校,非要找出勾引她老公的人。此时,学校正在严阵以待迎接检查,出现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当然是不行的。张一曼只能承认自己睡了铜匠,村妇不依不挠,铜匠奋身反抗维护张一曼,赶走了自己的老婆。外国专家要来,铜匠的学的几句英语当然糊弄不了,赶走铜匠也成了团队的中心任务。看着铜匠为了自己,与老婆抗争,张一曼丢了一句很无情的话——“你在我眼里不过是一个牲口”。铜匠很伤心愤慨,感觉自己被玩了。这里要搞清楚的就是在张一曼心里铜匠是不是真的只是一个牲口。和铜匠睡,虽然带有很强的目的(留他帮忙扮演老师),但是源于她自由、独立不顾世俗的个性,睡的时候,显然不是只把他当牲口,用来满足自己。铜匠说她头发好看的时候,她不犹豫地剪下了一小撮给他做纪念,这种细心和同情,是多么大的善良。

生而为人,受制于社会权力——校长一帮人与教育部特派员的关系;受制于情欲——裴魁山与张一曼,周铁男与孙佳的纠缠;受制于亲情——孙佳与校长的父女之情;受制于金钱的诱惑——教育部克扣外资捐助,学校造假要空饷;受制于生与死——一杆枪之下,所有的人都服服帖帖。铁男不铁,魁山不魁,电影里的男人都是软蛋,何其悲哀!影片最后,再次把镜头对准了学堂的门联——“进来彬彬有礼,出去步步生风”,旁边还写着“学做人”。人性如果只是受制于欲望、情感、世俗和权力,而丧失了独立的人格,那如何能做到“彬彬有礼”、“步步生风”呢?中国人不敬天、不畏神,只敬权力和长官,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荒诞讽刺。电影中外国人一再被蒙骗后,不得发出惊叹——“incredible china”,大开眼界!人字一撇一捺,只有两画,但对得起、无愧于“人”这个字真是不容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