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京之后,到底对何太后做了什么?董卓到底有多残暴?
董卓入京之后,到底对何太后做了什么?董卓到底有多残暴?
公元189年八月廿八日。

那天,洛阳城因为高官和权贵的互相争斗而陷入了极大的混乱。幼小的汉少帝刘辩被身边的宦官强行带走,离开了京城,逃到了洛阳城外的邙山。这场混乱中,各方势力相互厮杀,整个城市都陷入了混乱和不安之中。
就在黎明的曙光刚刚照亮天际之时,董卓带着军队突如其来地赶到。他行动迅速,很快就除掉了汉少帝身边的那些宦官。接着,他强硬地控制了汉少帝及其随行人员。整个过程发生得非常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之后,董卓利用汉少帝作为要挟的筹码,率领自己麾下的大军进入了洛阳城。从此,历史上有名的“董卓之乱”拉开序幕。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董卓不仅使东汉帝国陷入彻底的分崩离析,而且其恶劣行径层出不穷,被后世史书称为“大魔王”。

董卓进京后,他做了哪些事情呢?为何后来众多势力会联合起来讨伐他?历史上的董卓究竟是不是真的那么荒淫无道?他是否对何太后有所不轨呢?董卓掌权后,他采取了多项措施,但这些措施引发了众多不满。后来,因为他的专横和腐败,导致了大半个天下的势力都起来反抗他。关于董卓的历史记载,他确实有一些荒淫的行为,但具体对何太后做了什么,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那么,董卓入京后的所作所为,究竟引发了怎样的后果呢?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愤慨,导致天下大乱呢?我们能否从历史中真正了解他的全貌呢?
直接告诉你答案。
历史上的董卓,其行径堪称荒淫至极,残酷无比。他进京后,放任麾下军队大肆掠夺,洗劫了洛阳全城,更进一步挖掘了邙山上的皇家陵墓。不仅如此,他还命令部下随意杀人,将百姓的性命当作军功的奖赏,更将他们的妻女作为奴婢。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发指!

除了董卓毒杀何太后和汉少帝之外,他还对公主们做出了不当行为,掠夺了宫中妃子的身份。这些历史事件在史册中均有明确的记载。除此之外,董卓的暴行并未因此而停止。
然而,关于董卓是否对何太后采取过任何行动的详细情况,历史文献中并未给出明确记载。根据历史的时间脉络和背景来看,虽然董卓是一个暴虐之人,但他是否与何太后之间有所瓜葛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至于小说和电视剧中后来的情节,那只是后人的创作和想象,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董卓进入京城的那一天开始讲述。

在董卓抵达洛阳之前,朝中已有外戚、宦官及士族三个派系为了掌控朝政,开始进行激烈的内斗,双方甚至出现杀戮。此混乱状况在董卓带兵入京后有了改变。董卓采取了强制措施,成功镇压了京城的叛乱,暂时使洛阳城恢复了秩序。简单来说,就是东汉朝廷内各派系为了权力而斗争,导致京城混乱不堪。直到董卓将军出现,他凭借强大的武力平息了混乱,让洛阳城暂时恢复了平静。
但是在这个时期,董卓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

董卓进京时只带了少量的人马,大约三千人左右。而在京城外围,他能够调动的军队数量也不多,即便从山西那边征调,也仅能增加几千人而已。总体来说,他的军事力量并不算强大。
关于演义小说中描述的董卓在凉州拥有几十万大军,能够一日之间抵达京城的说法,这并不真实。这种说法纯属虚构。简而言之,演义小说中的描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董卓的军队规模以及行动能力,并不能达到小说中所述的那样。
在地图上,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凉州与洛阳之间的距离,至少跨越了上千里的路程。我们不必深究凉州这个贫瘠的地方是否有能力供养数十万大军。即使有能力供养,如何在一日之内将几十万人长途跋涉运输至上千里外,而且还能保持军队的完整编制,这在现今世界也堪称奇迹,可能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做到。

最重要的点在于,董卓虽源自凉州,但其主要的职业生涯与根植于山西。他前往京城之前,长时间在山西区域活动,其手下的亲信部队大多在山西和河北的镇压黄巾军的战役中聚集而成。简而言之,这些嫡系军队就是他在当地时所形成的重要支持力量。
董卓进京时,仅带领了三千人马。在京城之外,他的军队数量也并不多。因此,在刚进入京城时,他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难题。这个问题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个时候,董卓只有三千人,他该如何去管理拥有几十万人口的洛阳城呢?他究竟有什么样的策略和手段呢?

董卓当时想出了一个巧妙的策略:他会在夜晚安排自己麾下的军队,静悄悄地前往城外驻扎。到了白天,再从城外庄重地入城,展现出一番声势浩大的景象。
在持续操作了大约四五个工作日后,城里的人们对于董卓从外面调集的军队数量仍是一无所知,这使得他们越发感到董卓的威慑力。正巧此际,董卓趁机迅速整合了京城中散乱的军队。
根据现有信息推测,董卓最近几天与吕布有接触,可能因此而发起了对丁原的刺杀行动,随后顺利接管了丁原麾下的全部军队。这一系列事件从时间上来看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在所有事务被妥善处理之后,董卓方才完全掌握了洛阳周边的军队控制权。也正是在这一时刻,他信心倍增,才敢于提及废帝之事。董卓的事毕之后,他才算真正统领了洛阳四周的军队。那时,他方显出真正的底气,然后开始谈及废除皇帝的大计。处理完这些事项后,董卓方才牢牢掌握了洛阳周边军队的实权。自此,他方才拥有足够的气势,能够讨论皇帝废立的事情了。
请留意这个时间间隔。
《后汉书》中有记述,董卓花了较长时间秘密调派他的军队进京,大概耗时四五日。这段时间内,他强化了军力,为自己扩充声势。

根据历史资料,董卓在八月二十八日凌晨偶遇了汉少帝,并带他进入皇宫。到了八月三十日,董卓召集众人开了一个会议,讨论废除皇帝的计划。到了九月初一,他正式废除了汉少帝的皇位。仅仅几天后的九月初三,董卓又下令毒死了何太后。这些事件都有详细的史书记载。
董卓在进入京城后,仅用了不到六天的时间就毒死了何太后。
在这六天里,董卓需领导军队,夜晚秘密离城,白日则高调进城。他迅速接管皇宫周边的防卫,整合溃散的军队。此外,他还需召开会议,进行皇帝废立的庄重仪式。

在短短的六天里要完成那么多任务,董卓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考虑到时间因素,他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对付何太后,这一点显而易见。
洛阳城内,权力话语最关键的还是那些士族官员。尽管他们不能直接控制董卓,但他们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整个城市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力量。若董卓对何太后有所不轨,这些士族官员们肯定不会一无所知。简而言之,士族官员在洛阳城内的影响力巨大,即使不能直接对抗董卓,也能通过其广泛的影响力察觉到城内的一切动态。如果发生什么大事件,他们肯定有所察觉。
即使官员士族们知晓,他们或许仍会保持谨慎,不敢轻举妄动。然而,在正式的历史记录中,这些事件肯定会有所记载。

但在《后汉书》以及《三国志》的记载中,找不到任何类似的信息。历史书籍仅描述了董卓在入京后,显得异常急切,迅速废除了汉少帝,并随后毒死了何太后。没有其他详细的记录。
但是从那场废除皇帝的事件之后,董卓的暴虐行为才开始被完全暴露出来。他的残暴,无人能及。
在那段日子里,董卓开始接受麾下智囊们的意见,大力招揽各地的权贵和官员。另一方面,他放任他的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劫掠。对于董卓本人来说,他更是霸占了皇宫,侵犯了公主,抢夺了宫女,这些事情在史册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他这样的行为,一方面加强了他在朝廷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动荡。

同时,吕布的主帅董卓未能管束属下士兵,使得军队横行洛阳城内,对百官的府邸进行抢劫。此后,对于那些在地方上与董卓为敌的士族家族,只要他们的亲人留在洛阳城内,都被董卓毫不留情地斩杀。这种残酷的镇压行为让洛阳城内人人自危。
在故事里,有一件事情最为荒诞,那就是董卓竟然命令搬迁国都到长安,以阻挡诸侯联军的进攻。然而,他对此计划却毫无准备,随意地发出了迁都的命令。这个命令一下达,洛阳周边近百万人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迁移行动。这个决策可谓是极度草率,毫无计划可言。
在这次迁移过程中,许多百姓因缺乏食物而饿亡,同时也遭遇了士兵的掠夺。这些残酷的事件让百姓对董卓深感痛恨和不满。

董卓因犯下诸多暴行,导致他后来几乎与整个天下为敌。无论是地方上的权贵家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对董卓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痛恨至极。
因此,后续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诸侯联合对抗董卓的事件。在董卓离世后,人们因愤怒而采取了‘天灯’这一象征性的行为来悼念和表达他们的不满。
如果董卓没有那么凶残,他进入洛阳后,或许会选择稳定地管理洛阳,并积极争取士族的支持。这样,东汉末年的历史或许会有所不同,可能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这样的改变,或许能带来更好的治理效果,为东汉带来新的生机。而这一切,都源于董卓当初的选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