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世界文化史上的明珠: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独存背后的秘密!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世界文化史上的明珠: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独存背后的秘密! 世界古文明今昔对比,唯中国独存!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还有中国(或称古中国) 。四

世界文化史上的明珠: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独存背后的秘密!

世界古文明今昔对比,唯中国独存!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还有中国(或称古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都是光芒万丈,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

素材来源于网络

古埃及有神秘的金字塔、木乃伊,还有那让人捉摸不透的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有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数学上搞出了六十进制,建筑上还有传说中的空中花园;

古印度,宗教文化发达,佛教影响深远,还诞生了阿拉伯数字的雏形。

现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印度文明和以前的古印度文明也相差甚远。

素材来源于网络

唯有古中国,历经5000年(也有史料证实为8000年,这里沿用之前的5000年说法,有必要的话后续再讲讲8000年的文化史)洗礼,依然还生机勃勃、历久弥新。

同样是文明古国,为何有这样的差别?为何只有中国的文化能一直传承下来?我们细细梳理。

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兴衰历程

古印度,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人们创造出了独特的哈拉帕文化,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它的排水系就算放到现在看都很厉害,还有神秘的印章文字。

但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从开伯尔山口闯了进来,古印度文明就开始衰退。雅利安人凭借武力占了上风,并提出种姓制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将古印度文化就这么被打压得喘不过气来。

虽说后来也有孔雀王朝(公元前325年 到约公元前187年)的短暂辉煌,阿育王统治下佛教也传向了四方,可阿育王一走,王朝就不行了,分裂成诸多小邦国,之后希腊人、安息人、大月氏人等外族一波接一波浸入,古印度文明被折腾得奄奄一息,直到如今依然完全不是一个样了。

素材来源于网络

古巴比伦,地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今伊拉克一带。这地方可是两河流域的核心,孕育出璀璨的文化。依仗独特的地理优势,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更是人类法治史上的璀璨明珠,数学、天文、建筑也是独一档,空中花园更是传说中的梦幻之地

素材来源于网络

天然的地理优势,也是造成古巴比伦没落的原因。地理位置太招眼,处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周边的民族不可能都眼巴巴看着你古巴比伦独大,赫梯人、加喜特人时不时就来骚扰,后来亚述帝国崛起,直接将古巴比伦给消灭

素材来源于网络

虽说迦勒底人又建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 也叫迦勒底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想恢复古巴比伦的辉煌,将巴比伦城装饰得富丽堂皇,可波斯人的大举入侵,又将新巴比伦覆灭,古巴比伦的辉煌从此彻底成了过眼云烟,只留下些残垣断壁让人叹气。

素材来源于网络

古埃及,来自尼罗河的馈赠。沿着尼罗河两岸,古埃及人发展出了冠绝一时的农业,粮食年年丰收,人口越来越多,国家也越来越强盛。法老时代金字塔修得一座比一座壮观,木乃伊制作技术全球独一份,代表文明的象形文字写满了神庙和陵墓。

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古巴比伦一般,埃及这地方太富了,周围的势力都惦记。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先后打过来,特别是亚历山大东征,彻底征服埃及后,希腊文化大肆渗透,古埃及自己的文化就慢慢没落了。

素材来源于网络

再后来,罗马帝国将古埃及彻底化为行省,等阿拉伯帝国一到,强制推行伊斯兰教,古埃及的信仰、文化全变了,曾经辉煌无比的古埃及文明就这么断了根,现在的埃及和以前的古埃及,除了土地和古建筑,几乎没啥关系了。

素材来源于网络

三大古国的文明演化,如同绽放的烟花,都曾经光芒万丈,可最后都因为外族入侵、内部矛盾、环境变化这些原因,没能抵挡住滚滚历史洪流,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只留下历史的痕迹供后人考古,实在是让人惋惜。

中华文化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

中国,从地理环境上看,古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西边是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山系,东边是大海,北方有广袤的草原,南方有纵横的江河湖泊,中间是大片肥沃的平原。

素材来源于网络

在军事力量不发达的古代,这天然的屏障就是文明的保护伞。外族想打进来,吃力不讨好,山河一挡,行军都困难,古中华文明就能在这相对安稳的环境里慢慢发展。诸如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中原各国打得不可开交,但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不太容易突破防线,像秦国,守着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挡住了西边的戎狄,让中原文化得以存续。一直到明末清初,西方文化才算是逐步渗透入中国。

再就是文化上的统一,自秦始皇时起,统一文字、度量衡,在文化上逐步形成统一。以前各国文字不一样,交流起来费劲,自始皇帝起全国通用小篆,后来慢慢演变成汉字。大家都能通过文字沟通,文化认同感 一下就上来了。度、量、衡统一了,商业往来、生产建设也方便,国家就更像一个整体。而且中国的王朝更替,讲究个正统性,后一个朝代为了显示自己合法,大多会继承前朝的文化制度,修史的时候把前面的历史都记下来,文化就这么一代一代稳稳地传下去了。

素材来源于网络

汉字,中华文化历史积淀出最珍贵的宝物。像前文提到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不少,后来都没了,为什么?太复杂,不好学,就容易失传。

汉字能从甲骨文一路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草书”,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好用。中国汉字它表意为主,哪怕读音不一样,字写出来大家都懂是什么意思,跨越地域、跨越时代,就这么把文化的火种给保住了。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史书典籍,用汉字写下来,几千年后的依然还能读懂老祖宗的所要表达的意思,多么神奇文字啊!

素材来源于网络

民族融合也是个重要因素。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不断和汉族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时候出台政令,朝堂必须使用汉字,为官必须说汉语,鲜卑族主动汉化,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学汉族的礼仪制度,慢慢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元朝、清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可最后还是被汉文化同化,文化上相互吸收,越来越壮大。像元朝的青花瓷,既有汉族的工艺,又融入了蒙古族的审美,两种文化的交融,这就是文化融合的魅力。

文化包容这一点,从古至今,只要对我们有用,我们对外来文化是来者不拒,都能化为己用汉朝的时候,丝绸之路一通,西域的文化、物产源源不断地进来,葡萄、石榴、胡琴等,照单全收。佛教传进来,很快就在中国扎了根,还发展出了禅宗等不同流派,和本土的儒教、道教相互影响。到了唐朝,文明达到一个顶峰万邦来朝,波斯人、阿拉伯人、日本人都来学习,长安城里到处是外国人,外国的文化、艺术、科技,我们自然都虚心学习,再加点自己的创意,变化成为符合我们国情的东西。

素材来源于网络

华夏文明延续的历史见证

纵观中国历史上那些让人震撼的建筑,万里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岳阳楼、黄鹤楼、乾陵、布达拉宫,都是老祖宗用汗水和智慧堆出来的。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修,一直到明朝还在加固,几千公里的城墙,翻山越岭,沿着北方边境一路蜿蜒。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堵墙,它凝聚着咱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决心,是顽强不屈精神的象征。再看故宫,明清两朝的皇宫,那金碧辉煌的大殿、精致无比的园林,一砖一瓦都写满了历史。多少能工巧匠耗费心血,把最好的手艺、最棒的审美都融进去了,历经无数风雨、战火,依然矗立在那儿,见证着王朝的兴衰,承载着文化的传承,让后人能亲眼看看历朝历代的辉煌。

素材来源于网络

到了近现代,咱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各种不平等条约压得人喘不过气。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洋务派搞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还有后来全民抗战,为了民族独立、文化传承,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硬是扛住了最黑暗的时刻。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兴起,虽然对传统文化有冲击,但也是中国人在困境中反思、进步的表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华文化更适应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素材来源于网络

探秘中华文明延续,传承文化火种

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已然能看出来,中华文化能挺过风风雨雨,一直延续到现在,靠的不是运气。地理上有屏障,让咱有安稳发展的地儿;政治上追求统一,有稳定传承的制度;文化上既包容又有强大的凝聚力,汉字、思想代代相传;民族融合、文化包容更是让中华文化越来越有活力。再加上中国人从古到今那股坚韧不拔、不服输的劲头,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守着我们的文化不撒手。

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更不能忘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好好传承汉字、诗词、传统技艺,这些文化精华,让我们的后辈子孙们都知道咱中华文化有多牛。也要接着发扬文化包容的精神,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把自己的文化变得更强。

素材来源于网络

守护好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华文明的火种一直烧下去,不管再过几千年,都还能骄傲地跟世界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永不断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