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书中:一生看透两件事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书中:一生看透两件事 文|沈言论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2016年2月,距离这一年的高考只剩百来天的时间了,各个学

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书中:一生看透两件事

文|沈言论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2016年2月,距离这一年的高考只剩百来天的时间了,各个学校的高三学子都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备战高考的阶段了,他们都在等着高考这个改变人生的机会。

林嘉文也是一名高三生,不过他的父母以及老师对他都不担心,他可是实打实的学霸,高考对他来说肯定是轻轻松松,根本就不用担心

就是这样一个让父母骄傲,让老师放心的闪闪发光的人,却在2016年2月23日,距离高考百天的时间,作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的选择,他登上高楼一跃而下。

天才之殇

“一生已看透两件事儿,我很清楚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未来对自己而言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

这是林嘉文在自己的遗书中写下的内容,在下定决心之后,林嘉文从大楼的顶楼18楼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18年的人生。

一个学霸在高考百天前选择跳楼自杀,这件事引起了很多的关注,而受伤最大的莫过于林嘉文的父母了,他们实在是想不通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不光是父母,林嘉文的老师,他的同学,包括其他关注这件事的人,心里都有一个问号,在所有人看来,林嘉文都是非常优秀的。

林嘉文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他16岁的时候,就已经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他的处女作就已经有了30万字。

甚至在2016年跳楼的前一个月,林嘉文还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作品,就连知名的教授都对林嘉文的作品赞赏有加。

像这样的人才,未来肯定是充满希望的,但林嘉文却亲手把这希望掐断了。至于林嘉文为什么跳楼自杀,从他的同学们以及他自己的经历中,拼凑出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饱读诗书的“林老师”

明明只是一个学生,其他人都还在读书的年纪,林嘉文却已经出书了,这让其他同学都对林嘉文非常崇拜。

林嘉文出版的是历史相关的书籍,但不代表他只有这一方面强,他是全方位的学霸,因此同学们遇到问题特别喜欢向他请教。

在请教问题的时候,同学们很喜欢称呼他为“林老师”,也是对他学霸的肯定,但是在林嘉文的心里,他不知道这句“林老师”是发自真心还是对他的嘲讽。

不管是出于哪种目的,林嘉文都觉得这个称呼拉开了他和同学们的距离,十几岁的林嘉文也渴望能交到同龄的知心好友。

小小年纪自己成为了作者的林嘉文,是备受期待的,是一个即将冉冉升起的新星,绝大多数的目光都汇聚在他的身上,过多的期待变为了压力。

其实有压力的不仅仅是林嘉文,他的高中老师,特别是历史老师,每次上课都觉得很不自在,因为坐在教室里的林嘉文对历史的知识一点也不比当老师的少。

不过这份压力毕竟只是来自林嘉文对老师单向的,而林嘉文面对的则是四面八方传来的。

人们总是喜欢去谈论一些遥远的话题,高中生也不例外,林嘉文的同学表示,在闲聊的时候,林嘉文经常会谈到关于“死亡”的话题

这个时候的林嘉文患上了抑郁症,他并没有一个充满不幸的原生家庭,也没有被欺凌的经历,但事实上他确实抑郁了。这让人有些不能理解,因为从林嘉文的成长经历来看,他实在是不应该抑郁。

书香门第

林嘉文出生于1998年,他的家庭的确可以称上一句书香门第了,往上数三代,每一代人都有从事教师职业的。

林嘉文的父母都是文化人,对他的教育也是非常上心的,不过父母并不是一味的逼迫他学习,而是培养他的爱好,鼓励他爱上学习。

看出来林嘉文对历史感兴趣之后,父母就在这方面给了他更多的引导,有这样的父母在,林嘉文的起点比很多人要早了一些,还没上学的年纪,他就已经接触到了很多知识。

在学业上父母是不留余力的去支持他的,林嘉文的家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都是林嘉文要求买的,只要是买书,林嘉文要多少父母就买多少。

林嘉文对于历史的兴趣不仅限于去学习,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在初中时期,林嘉文就开始试着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最终成功出版了30万字的书籍,这让他名声大噪。

很多人说“出名要趁早”,林嘉文做到了,他成为了“天才少年”,即便是在教授面前他也能坦然自若的相处,但是出名真的要趁早吗?

看透的未来

抑郁之后,林嘉文的父母就开始带他看心理医生,吃各种对抗抑郁症的药物,不过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服药的副作用反而让林嘉文变得更加痛苦。

不管林嘉文在面对那些知名人士时有多么的淡然,他毕竟只是一个孩子,每天都在聚光灯下的生活,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聚光灯的聚焦、同学们的疏远、众人的期盼,让林嘉文变得敏感且消极,这也是他会抑郁的原因之一。

在林嘉文的遗书当中,清楚的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很清楚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未来本来应该是未知的充满惊喜的,但是在他看来已经没有了任何值得期盼的。

在他看来,他在历史上的成就,已经让他的未来只会跟历史紧紧的关联在一起,对未来没有希望的他最终做出了令人心痛的决定。

结语

青少年群体确实算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了,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可能很多家长都曾认为孩子只需要上学就够了,没有生活的压力怎么可能会抑郁。

每个个体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抗压能力自然也有强有弱,在孩子出现持续情绪低落的情况时要多给予关照。

生命的凋谢是让人伤心的,更别说是林嘉文这样年轻有为的人,在为他惋惜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这个群体,帮助他们早日驱散内心的痛苦。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他被称为难得的史学奇才,却因抑郁症,没能熬到高考》,中国网,2019-08-14

《对“史学奇才”的逝去需要善意解读》,红网,2016-02-26

《史学天才与抑郁症》,华西都市报,2016-02-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