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历史:中医“坐堂”的由来
有趣的历史:中医“坐堂”的由来
中医坐堂是指中医大夫在店里为患者诊脉治病,《白蛇传》中许仙的药店叫做“保安堂”,“存仁堂”也是如今遍布全国的连锁药店。“堂”在中国古代一般是官衙的代称,县官断案叫升堂,审理完毕叫退堂。那么“堂”是如何与中医、药店产生关联的呢?
这些都与汉代“医圣”张仲景有关。张仲景名机,字仲景,相传他出生在南阳一个官宦家庭,从小笃实好学,在史书上看到名医扁鹊的故事后,便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东汉末年举孝廉的制度下,张仲景承袭家门,被州郡举荐,当上长沙太守。有一次,张仲景正在大堂上审理一起盗窃耕牛的案件。有一位衙役告诉他,外边有位母亲搀着儿子找他看病。张仲景一听,将案件审理停下,赶紧让衙役把病人请进来,要先给病人治病。母子二人进来后,发现病人是年轻的儿子,通过四诊法望闻问切,很快就开出药方。药方写完后,张仲景在药方的落款处就写上了“坐堂医生张仲景”,表明是在官衙的大堂之上进行诊治的。
之后,张仲景高尚医德就被传扬开,一时之间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后来他专门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停掉官衙的工作,专门给老百姓看病。由于他经常坐在官衙的大堂上给病人看病,所以后来中医看病都称为坐堂。有些药房、医疗机构都开始用堂命名,例如同仁堂、国医堂等。由此可见,张仲景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