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剑春庆酒52度(泸州老窖剑南春)
泸剑春庆酒52度(泸州老窖剑南春)
泸剑春庆酒52度白酒,这款酒的价格在200元左右,属于中档白酒,口感清爽,入口绵柔,回味悠长,喝起来非常舒服。泸剑春庆酒52度白酒,采用传统工艺艺酿造,酒精度数在53度左右,这款酒的价格在200元左右,属于中档白酒,口感清爽,入口绵柔,回味悠长,喝起来非常舒服。泸剑春庆酒52度白酒的价格在50元左右,这款酒的酒精度数在53度左右,口感醇厚,香味浓郁,喝起来非常爽口,适合大众饮用。

今天的戏迷们每每谈论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滩盛大堂会,辄以杜月笙家祠落成为美谈,杜氏以重金网罗京剧界名流于沪上献艺,当时留有巨幅合影。其实盛大的堂会,在过去并不鲜见,本期封三老戏单所记录的堂会,即是一例。
这张 1936 年的老戏单中既有梨园名角又有名票。然,它的“防伪标识”却令今日的读者颇感新奇,也是这张老戏单的价值所在,在“松寿堂彩”字后有 DOCNWELL 水印。本场堂会的主人是久居上海的陈夔龙老先生。为给这位陈老先生祝寿,陈府年年必办堂会,而人选全凭交谊及提调者的面子。陈夔龙乃清光绪丙戌年进士,以江苏巡抚升补四川总督,旋又调任湖广,直至出任直隶总督,可谓一帆风顺,官运亨通。晚年,其称病养于上海租界内,从此就以逊清遗老的身份做起了寓公。陈府坐落于上海孟德兰路(今江阴路),坐南朝北为半中半西式楼房,大厅前的院子可搭台演戏。

当年,黄金大戏院以邀京角来沪为号召,演出期间“黄金”必出特刊,敦请陈老先生题签,如程砚秋、马连良、王玉蓉、宋德珠等人专集皆出其手,署名庸庵老人。农历五月初三,陈夔龙八十寿诞之期连续三天的演出由于陈筱石、江紫尘的周旋,请来了几位身怀绝技的京沪票友,如红豆馆主溥西园,名侗,伶票界皆以侗五爷尊之。他老生学谭鑫培,小生学王楞仙,青衣学陈德霖,花脸学黄润甫、钱金福,文武昆乱不挡。徐子权为著名的昆曲名票。包丹庭初学老生曾演出《二进宫》《碰碑》,后向名伶王福寿、刘春喜请益,《探庄》《夜奔》皆称拿手,是票界中京剧之全才。陶默庵乃京城著名梅派女票友,青年时期随北伐军入京,“下海”后曾傍王又宸和自己组班演出,梅兰芳大师曾言陶“嗓音清脆,水音特佳是一位可造之材”,常出演剧目有《凤还巢》《宇宙锋》等。能戏得芙蓉草(赵桐珊)传授的沈元豫擅演《穆柯寨》《樊江关》等刀马旦戏。素有“汉口谭鑫培”之称的程君谋初学花脸后改老生,一生独钟谭派,师从陈彦衡学戏,兼学操琴,20 世纪 20 年代曾一度搭荀慧生的庆生社演出,常演剧目《定军山》《战太平》《镇潭州》《四郎探母》等,后迁居沪上,在银行界供职,1938 年创办了“小小票房”培养了大量少年票友,曾担任南通伶工学校的教务长兼教戏,他的扮相和唱功与谭鑫培中年时期颇为相似,孟小冬曾向其请益。定居上海的孙履安在京城居住时对清廷诸供奉之戏饱览无遗,得名丑罗寿山亲传并长期向陈桐云学习,能戏颇丰,马富禄、刘斌昆等皆向其执弟子礼请益。陈家堂会孙氏父子每次必参加,平时则很少粉墨登台,晚年所著《京尘杂忆》是一本弥足珍贵的戏曲史料。孙氏哲嗣养侬曾向钱宝森、余叔岩学戏,他撰写的《谈余叔岩》全面记载了“余派”创立的方方面面,是孙养侬毕生心血研究余叔岩的结晶。
专业演员中陈桐云为清末名旦时小福“手把徒弟”专攻花旦,后改小生,1896 年入小长庆班时常与时慧宝、徐宝芳、裘桂仙等同台,后陆续搭春庆社、双庆社、永庆社、桐馨社等演出,30 岁后便以教戏为主,荀慧生曾拜其为师,1930 年在孙履安筹办的票房及上海戏剧学校、中华国剧学校任教,他对“三小戏”的表演有独到之处。王盛意与兄盛如同入“富社”学艺,兄专攻丑行,而盛意初入社随宋起山、贾顺成习武生,从萧长华学小花脸,后苏雨卿见其秀丽婀娜遂改学青衣、花衫戏,并曾向金喜棠学花旦戏《双摇会》《樊江关》《马上缘》等,出科后拜王瑶卿为师,后搭入马连良班社,演花旦。父亲为花旦演员王贵山(艺名五盏灯),是芙蓉草的启蒙老师,乃叔是有菊坛“老麒麟童”之称的王荣山。名小生高维廉是国剧传习所学员,后拜金仲仁为师,成为金门“十三太保”中大师兄。曹甫臣是上海著名花脸演员。林秋雯为王瑶卿弟子,早年在马连良班社挂二牌,后自组班社。
此张老戏单展现的是第三天所演剧目,在当日演出的 16 出剧目中唯有《琵琶行》今日舞台已难再见,剧情亦不为青年戏迷所知。此剧乃新艳秋演出本,剧情系描写唐代诗人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被贬至浔阳为江州司马,某日,白居易泛舟赏月,忽闻琵琶声声,便唤弹曲者来至舟中,始知即是在长安时曾相识的名妓碧玉,彼此伤感同为天涯沦落人,不免悲从中来,青衫泪湿,后写诗《琵琶行》以记此事。戏单还涉及了多位票友如:许章叔、周凤英、朱缙侯、朱张丽文、李藻屏、聂榕卿及敏敏小姐,可想而知当时的票友功力是极其深厚。同时,也反映了堂会在那个年代的盛行。
(2005 年第 4 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