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浅淡新韵平仄弊端,第二声(阳平声)为伪平声,应属仄声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浅淡新韵平仄弊端,第二声(阳平声)为伪平声,应属仄声 自《诗经》起,至唐宋时期,字音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调为平声,升调为上声,降调为去声,短调为入声。 盛唐以后,四声

浅淡新韵平仄弊端,第二声(阳平声)为伪平声,应属仄声

自《诗经》起,至唐宋时期,字音分平上去入四声,平调为平声,升调为上声,降调为去声,短调为入声。盛唐以后,四声又分平仄,平归平,上去入统归仄。平仄为诗词格律基础之一,其标准尤其重要。

元朝以后,中原音韵受外族语言同化,传统四声逐渐消亡。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为主要变化,形成新四声,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平分阴阳,低声从阴,高声从阳。中原音韵为现代普通话雏形,历经元明清,演变至今形成国语。

现行新韵中,无论《中华新韵》抑或《中华通韵》均将第一声(阴平声)与第二声(阳平声)归为平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归为仄声,取消入声。普通话入声消亡,新韵取消入声字无可厚非。然第二声(阳平声)如今发音为上升调,依古人平上去入原始定义,应归为上声属仄声。

故除第一声(阴平声)属平声外,其余三声应统归仄声。既然现代汉语平上去入四声已变,第二声(阳平声)便不应沿续传统归为平声,应与取消入声字一样,以适应语言变化。

文章至此搁笔,感谢阅读!

诗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