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害虫是美食,“土狗”成了稀罕货,卖100元/斤
这种害虫是美食,“土狗”成了稀罕货,卖100元/斤
蝼蛄,是多生长在田地里的一种昆虫,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因为其在地里打洞,又专咬作物的根系,所以被称为“土狗”。秋收时节,“土狗”特别肥大,古时人们就发现,它是一种美食,更是一味中药。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土狗”从田间捕捉到烹制成为美食的过程。

土狗。
傍晚时分,高明皂幕山下,村民区叔带齐“家伙”来到靠近花生地的田垄上,挖开一个三十分公深、二十几公分直径的圆坑后,放进一个漏斗套着的胶盆,然后铲平坑口的杂草,把铁锹插在旁边,挂上一盏发红光的灯和一个通上电发出“喳喳声”的“大声公”,就可以回家了。

区叔设置诱捕机关。
“农民都知道土狗是害虫,专吃农作物的根,我用声音诱捕,引它过来。它们白天躲在泥里,只有晚上才会出来活动,它们会顺着灯光和播出的求偶叫声飞来,跌落大漏斗,再掉进只进不出的胶盆里,次日天一亮的时候,我就来收网。”区叔介绍,这种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和求偶声来诱捕的方法,比以前用锄头挖,跟着犁爬捉,容易得多。“土狗”会游水,开耕在犁水田的时候,就会纷纷钻出来,这时它翅湿了,飞不起来,特别容易捉获。

落网的土狗。
土狗属蝼蛄科,体狭长,头小,长得和蟋蟀有点像,因为头顶有两只脚好像只钳,遇泥土就能钻进去,所以高明人又称其“笨地狗仔”。“土狗”是农业的主要害虫,为害水稻、玉米、花生、蔬菜等作物。

椒盐土狗。
在高明,水稻、花生成熟的时候,“土狗”最多而且最肥,做成食物十分美味,而且更是味中药。药典记录:蝼蛄晒干或烘干内服可治水肿、小便不利、石淋、跌打损伤等症,外用可治疗脓疮肿毒。
杨和村民温姨说,小时候跟父母去插田,去芋地爬田时候,会有很多“土狗”跑出来。小孩子经常为了捉它搞到一身泥,但大人看到也不会指责。“捉回来拿给家长,用油炸,入口酥脆,这是难得的高蛋白,更是大自然馈赠的美味。”温姨说,民间还有吃了“土狗”没夜尿的说法,所以大人都会让小朋友多吃些。

区叔一晚的收获。
“烹制土狗先焯水,去除臊味,然后过冷河,晾干水,再慢火用热油煎到金黄色、洒上椒盐、葱花,就搞定了。这个季节,在乡间,很多食店都能吃上这个地道美食,食店也十分乐意收购村民送来的靓货。”乡间大厨梁永强说。现在新鲜的“土狗”售价一百多元一斤。区叔说,“捉了土狗一般是自己吃,部分拿到附近农家乐去卖,有多少他们收多少,不愁卖的。”
来自南海的阿佩带着闺蜜们专程来到皂幕山下找美食,她是老熟客了,油炸“土狗”是必点的菜。她说:“第一次吃时有点怕,吃多次,就总想着这个味道。秋日里到高明乡间觅食,试试田间地头的昆虫美味,香脆可口,正!”
文图/高明融媒记者 任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