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低头弄莲子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低头弄莲子 作者:黎荔 市集上,有小贩或推车、或挎筐,叫卖一支支嫩绿的荷花莲蓬了。一年之中,只有在夏末秋初很短的季节,才能碰上走街串巷卖莲蓬的人。 十元三支,一个个碗

低头弄莲子


作者:黎荔



市集上,有小贩或推车、或挎筐,叫卖一支支嫩绿的荷花莲蓬了。一年之中,只有在夏末秋初很短的季节,才能碰上走街串巷卖莲蓬的人。

十元三支,一个个碗状大小模样的厚绿莲蓬,沉甸甸地拎在手里,擎着回家。剥莲蓬很是好玩,剥出的莲实有好几层皮,去硬皮还有软皮,剥出的莲子白白净净,圆润饱满,最后还要剔出莲心,然后才能入口。新鲜莲子汁水充盈,一口咬下去,白色的浆液就冒了出来,如同琼浆从颊齿间迸出。唇齿之间,味儿淡甜,一股清香沁人脾胃,那是渗入心房的纯粹的夏日荷香。口中的回味,也就在这氤氲的夏日气息中回荡着,越嚼越想吃。

除了鲜吃,也可以煮莲子羹。配上银耳、冰糖、藕粉一起煮。煮好之后,晶莹剔透的一小锅,撒上一把芬芳馥郁的金黄桂花。用专用的小巧的莲子碗来盛,最好是那种青花白瓷小碗,用小银羹匙来吃。低头看看,碗底物事如凝脂一般,晶莹地笼住了一碗清水煮莲子。仿佛一颗颗洁白的心,终于浸在了温柔的安详之中。捞上来几颗莲子,放嘴里尝一尝,绵软香糯,略带微苦,好像品尝着那清清如水的寂寞。层层包裹着的莲心,微涩一如它离蓬时的凝眸。



划着小船采莲,莲叶田田,东西南北,极富画面感,这种劳动自古以来就被冠以诗情画意。其实八月暑热,汗滴如注,采莲非一般的辛苦。

每每忆起南朝民歌《西洲曲》里的诗句:“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那个女子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我觉得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在这首民歌中,“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因此,“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则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一腔盈盈几许的女儿情怀,跃然纸上,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妩媚温柔。每每想起这首乐府民歌,就想“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将无人可诉的一帘幽梦,都付与那碧色浅埋在莲蓬的莲心。

八月采莲子,莲蓬上市了。一担绿盈盈的小伞,担尽十里荷花。夏的果实,粒粒嵌入心底。荷花败去,莲蓬生长,莲蓬枯萎,莲子成熟,而莲子落到水中后,又能孕育出新的生命。这是一个何等美好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