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30亿变88亿 !韩国巨头在中国实力演绎“躺赚”:生意做不好没关系,大楼盖对就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30亿变88亿 !韩国巨头在中国实力演绎“躺赚”:生意做不好没关系,大楼盖对就 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国巨头LG,早在 199 3年,就野心勃勃地来到中国做生意。 结果这么多

30亿变88亿 !韩国巨头在中国实力演绎“躺赚”:生意做不好没关系,大楼盖对就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国巨头LG,早在1993年,就野心勃勃地来到中国做生意。

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

其多项业务,尤其是手机业务,表现得很不如意。

于是,有关它将“败退”中国的消息频频传出。

(图片来源:图虫)

这样的经历,无疑给LG笼罩上了些许悲剧色彩。

可真相却远非如此。

据媒体报道,LG电子海外子公司正在筹备出售位于北京市中心的LG双子座大厦。

要知道,双子座大厦是2005年建成的,是天安门广场附近长安路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第一座由非中国籍企业建造的建筑。

彼时,LG为它投入了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

而眼下,这座充分享受到中国房地产红利的地产,预计出售价格为1.5万亿韩元(约88亿人民币)。

(图片来源:图虫)

14年,30亿变88亿!

估计LG自己都不曾想到,做生意没赚到钱,到最后却能靠着卖楼赚上如此大的一笔......

(一)

说到LG,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会是手机。

事实上,这家成立于1947年的企业,最初涉足的并不是电子产品,而是化妆品“乐喜乳霜”。

后来,为了研发不易破碎的化妆品瓶盖,

LG又进入了塑料产业,随后开始生产梳子、牙刷、餐具等塑料产品。

待到1959年,LG设立了韩国国内第一家综合电子产品工厂,并成功推出了韩国第一台真空管式收音机A-501

至此也奠定了这家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的基础。

而如今,LG集团的业务已覆盖了半导体行业、电气电子产业、电器产业、化学与能源等多个领域。

(图片来源:图虫)

LG和中国的缘分则始于1993年,彼时,LG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成立。

至于其最先让中国消费者记住的产品,其实是家电。

电冰箱、空调、电视、洗衣机、微波炉…..

尤其是双开门冰箱的推出,让LG迅速在中国高端冰箱市场占据了领导地位。

而LG手机的流行,则是2006年的事情了。

在那个初代 iPhone 尚未发布,手机市场依旧是以形态各异的功能机为主的年代,

LG的“巧克力”系列,凭借时尚轻薄的外观,以及金泰熙和玄彬代言的电视广告语“I Chocolate You”,一度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滑盖手机之一。

这到了什么程度呢?

尽管当时售价高达4000元以上,但数据显示,一年内,巧克力手机在中国销量就达到60万台,占据LG当年在华手机销量的20%,销售额占比40%。

可惜, LG并未能把这种大势延续下去。

在2G转3G的重大变革时期,LG手机未能先知先觉,而是把重点仍放在了功能机上。

一步错过,步步错过。

结果到如今,LG在中国各大商场手机柜台上基本上没了踪影。

更麻烦的是,从2016年开始,随着本土品牌的崛起和其他外资品牌的强势进入,LG在中国家电市场失去了优势。

据IDG的资料显示,LG牌冰箱、洗衣机所占市场份额均已经跌出销售前十。

至于空调和电视,同样也逐渐沦为了配角。

LG在中国的处境可谓日益艰难!

(二)

可任谁也没想到,LG在中国虽然生意没做好,

但到头来,却因为盖对了大楼稳赚了近60亿元。

这真是让很多跨国企业羡慕不已!

要知道,很多外企来中国发展,办公室以及厂房会选择用租赁的形式。

这样便能不增加固定资产,减少相关变动的风险。

但反过来,它们也就错过了中国地产市场突飞猛进的红利期!

对比之下,即便到了房地产受到调控的今天,中国企业们也依旧热衷于囤地盖楼。

7月10日,雷军就在社交平台上兴奋地宣布,小米以52亿元在北京买下8栋楼,并命名为“小米科技园”。

毕竟它在平日里,可以装点门面、方便自家员工办公。

而在必要时刻,通过即时变现,

可以帮助企业扭亏或增加利润,又或是为并购重组筹集资金。

据报道,LG此次卖楼就是为了并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

21财经搜索ID:www-21so-com


21财经搜索:迅速拨开冗杂信息的迷雾,聚焦财经热点,传递有效的财经信息,让您在这里读懂财经,玩转财富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