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庆祝女性团结和解放的节日。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庆祝女性团结和解放的节日。 一年一度的妇女节来临,但在满天飞的“女王”“特权”“女神”“福利”等字眼之中,“妇女”二字却不见踪影。现代人为何如此排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庆祝女性团结和解放的节日。

一年一度的妇女节来临,但在满天飞的“女王”“特权”“女神”“福利”等字眼之中,“妇女”二字却不见踪影。现代人为何如此排斥“妇女”一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妇女节的由来。

1911 年,纽约三角工厂发生大火,60 名女性不幸遇难。令人气愤的是,害死她们的不是火灾,而是资本家的剥削。当时,为了不让女工休息,工厂老板故意将大门反锁,起火时女工们根本无法逃生,只能跳楼一搏,结果纷纷摔死。在当时的社会,女性处于被压迫和剥削的最底层,甚至在定义上都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人。无论是美国的《独立宣言》,还是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都对妇女权利视而不见。女性的定义仅仅是指拥有市民权利的男性。

这场火灾加速点燃了全球女工的怒火,她们联合起来反抗资本剥削和抗议运动。其中,1917 年 3 月 8 日的俄国女工游行最为激烈。这场运动的口号是“面包与和平”。在女工们的抗议下,她们终于夺回了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利,国际妇女节也正式定在了 3 月 8 日。

在中国,妇女解放是由毛泽东爷爷牵头的。他得知女子因父母逼婚彩礼而自杀的事件后,连续发表了 10 篇文章抨击这一事件。

毛主席用他那亲切的湖南方言明确指出:“女子有力量,还要加上一条结团体。没有团体,这种力量是散的、零碎的,人心是各管各的,这叫做心不齐,力不合。有了团体,心就齐了,力量就结合起来了,就能齐心合力干大事。”

他进一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指出:“要真正实现社会解放,就必须发动广大的妇女参与;同样,要真正实现妇女自身的解放,妇女们就一定要参与社会解放的斗争。女子要有办事之权,开会之权,讲话之权,没有这些权利,就谈不上自由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

那么,妇女节又是如何变味的呢?1926 年,美国的《向女性卖东西》一书出版,制定了一套销售策略:女性需要自尊,只要无条件顺从她的意愿,她们就会自愿掏钱。于是,一场针对女性的营销开始了。商家们极力推销“独立女性就要给自己买好的”的观念,使得“独立女性”的观念从通过劳动证明自己变成了通过购物证明自己。商家用消费来讨好女性的这种行为,看似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实则将女性引入了新的消费困境,用消费主义来捆绑女性,用消费的意义来规范女性,这是物化女性的更高级形式。

在 100 多年后的妇女节,有些人仍然沉迷于商家的糖衣炮弹中,衡量女性价值的标准依然隐藏在这些精心策划的女性营销中。2016 年,微博上出现了一个话题:“女生节取代妇女节”。那些支持这一观点的人仅仅是因为“妇女节”三个字的生理属性太强。他们认为“妇女”是形容已婚年长的女性,一边排斥“妇女”这个群体,一边又不愿意抛弃这个代表女性权益的节日。嗅到商机的商家率先将“妇女”改成了“女王”“女神”,将年轻女性群体与“妇女”这个词区分开来,推出各种女王节、女神节购物活动,甚至明目张胆地打出了“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的宣传标语。这背后的含义是女性只需要负责漂亮就行,颜值即正义,成功的人生就是买买买。

全国政协委员谌贻琴对此有过看法:“我还是更喜欢三八妇女节,因为这是属于所有女性的节日。而‘女神’‘女王’等说法,带有别人附加给你的一些色彩。我觉得远不如自己奋斗得来的女性平等的地位和别人的尊重,以及社会的喜爱,更让我觉得自豪。”妇女节是奋斗得来的,“女神”是别人给予的。如果单纯从肤浅的含义去理解妇女节,无疑是忘记了前人的努力和抗争。当妇女节的意义从纪念女性劳动光荣、男女平等、自立自强变成消费狂欢日,当女性也开始抹去自己的历史,当一个纪念女性解放的节日也需要通过词语来区分高低贵贱,当女性的标签从独立演变为购买力,这无疑是人类的倒退。

最后,我们为什么要过妇女节?那是因为从 100 多年前到今天,妇女节的成功设立,使得女性不再是物品,不再是附庸。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获得了相应的地位与认同,而这份勇气和意志才是我们需要记住的。最后,祝三八妇女节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