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陈赓夫人上飞机前,宋希濂突然一把抓住她的手,哽咽交代件事
85年陈赓夫人上飞机前,宋希濂突然一把抓住她的手,哽咽交代件事
1985 年,机场里人来人往,人们行色匆匆,各自奔赴着自己的旅程。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陈赓夫人傅涯正准备登上回国的航班。她此次赴美,既有公务在身,也顺道探望了一些老友。此刻,她拉着行李箱,步伐从容,眼神中透着归国的期待。
就在傅涯即将登机的那一刻,一个身影匆匆穿过人群,快步向她走来。傅涯抬眼望去,来人竟是宋希濂。只见宋希濂满脸焦急,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匆忙赶来。他径直走到傅涯面前,突然一把抓住她的手,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傅涯微微一怔。
宋希濂嘴唇微微颤抖,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半晌才发出声音,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急切地向傅涯交代着一件事 。傅涯专注地倾听着,表情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要从 1923 年说起,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局势动荡不安。许多有志青年都在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来自湖南湘乡的宋希濂和陈赓,两个热血青年怀揣着改变国家命运的梦想,先后来到了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在学校里,他们幸运地成为了同桌。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他们吃住都在一起,课余时间常常热烈地讨论国家大事。从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到列强侵略带来的屈辱,再到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未来中国该何去何从,每一个话题都饱含着他们对国家的担忧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不久后,他们听说黄埔军校在招生。黄埔军校是专门培养革命军事人才的学校,就像一盏明灯吸引着他们。两人毫不犹豫地报名参考,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顺利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
在黄埔军校的日子里,他们的情谊更加深厚。陈赓比宋希濂年长几岁,宋希濂就亲切地叫他大哥;而宋希濂脑袋偏大,陈赓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宋大头”。
在黄埔军校,他们不仅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还深受革命氛围的熏陶。当时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他激情澎湃的演讲,深刻阐述了革命的意义和使命,让宋希濂深受感染。从那时起,宋希濂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产生了浓厚兴趣。
陈赓那时已经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他察觉到宋希濂的思想转变,就主动介绍宋希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仅如此,陈赓还带着宋希濂去周恩来的住所,让他能当面请教问题。见到周恩来时,宋希濂既紧张又兴奋,但周恩来亲切和蔼的态度让他很快放松下来。
他们就革命形势、党的理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这让宋希濂对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加深了他和陈赓之间的情谊。好景不长。1926 年,蒋介石发动了“中山舰事件”,这成了国共关系的重大转折点,也让宋希濂和陈赓站在了不同的政治立场上。
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大力排挤共产党,局势变得紧张。宋希濂在这个时候陷入了迷茫和挣扎。蒋介石对他的提拔和拉拢,让他一时迷失了方向,错误地认为跟着蒋介石能有更好的前程,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做出了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决定。
这个决定让曾经亲密无间的好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此后,宋希濂在国民党军队中一路高升,还参与了多次对红军的围剿行动,成了蒋介石的“鹰犬将军”。而陈赓始终坚定地站在共产党这边,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的幸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立下了不少战功。
尽管两人政治立场对立,但内心深处对彼此的情谊始终没有完全消失。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这份情谊就像埋在心底的种子,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芽。
后来,宋希濂在国民党阵营经历了起起落落。抗日战争中,他在淞沪会战里表现出色,率领部队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激烈战斗,身先士卒,给日军沉重打击。但在解放战争中,他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随着国民党军队败退,1949 年 12 月,宋希濂在大渡河畔的沙坪被解放军俘虏,成了战犯。
被俘后的宋希濂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这里曾是国民党特务关押迫害革命人士的地方。他心中满是自嘲和悔恨,觉得自己罪孽深重,不是死刑就是要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方关一辈子,对未来没了信心,消极对待改造。
1950 年春天,时任云南军区司令员和云南省政府主席的陈赓,专程从云南来到重庆探望宋希濂。宋希濂得知消息时,既震惊又感动,更多的是不敢相信。
在会客厅里,宋希濂局促不安地等着。不一会儿,陈赓那熟悉的爽朗笑声从门外传来,宋希濂下意识地站了起来。陈赓一进门,就快步走向宋希濂,紧紧握住他的手,笑着说:“你好呀,宋大头,我们又好久没见面了!”
一句“宋大头”,瞬间打破了两人之间的隔阂,也勾起了宋希濂对黄埔岁月的回忆。他眼眶湿润了,愧疚地说:“陈大哥,没想到你还能来看我,我感到很惭愧。”
陈赓拍了拍宋希濂的肩膀,安慰道:“没事,人总会犯错误的,只要改了就好了。” 随后,两人促膝长谈,回忆了在黄埔军校的点点滴滴。陈赓还向宋希濂详细讲解了共产党对战犯的政策,告诉他共产党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改造,希望他们能认识错误,重新做人。
这次会面持续了七个小时,陈赓的真诚和关怀让宋希濂深受触动。从那以后,宋希濂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开始积极接受改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刻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他逐渐认识到,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必然,而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才是正确的。
时间到了 1985 年,傅涯因公务去美国,顺便探望移居海外的亲人和老同志。宋希濂得知傅涯来了,十分激动,早早开始筹备招待。
见面时,两人都百感交集。傅涯作为陈赓的夫人,虽和宋希濂交集不多,但也知道他和陈赓的深厚情谊。如今,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可对故人的思念却更浓了。
宋希濂热情地设宴款待傅涯,宴会上,他们回忆过去,话题总离不开陈赓。宋希濂讲述着和陈赓在战场上的故事,那些惊险激昂的瞬间仿佛就在昨天。
分别的时候到了,傅涯准备登机回国,宋希濂匆匆赶到机场。他眼中满是不舍,嘴唇动了动,想说的话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
最后,他突然抓住傅涯的手,把一沓钱塞到她手中,哽咽着说:“夫人,麻烦你帮我买几束花,回国后放在陈赓墓前,告诉他我一切安好,我很想念他。” 傅涯看着手中的钱,又看看眼前的老人,心中感动,郑重地点头收下了这份嘱托。
飞机起飞了,傅涯望着窗外,思绪万千。她知道,宋希濂对陈赓的这份情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跨越了曾经的阵营对立,非常纯粹深厚。回到国内后,傅涯按宋希濂的嘱托,买了鲜花放在陈赓墓前,轻声说:“陈赓,宋希濂让我告诉你,他一切都好,他很想念你。” 微风吹过,花朵轻轻摇曳,仿佛是陈赓在回应这份牵挂。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 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