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与华为,两个科技巨头背后的阴谋与阳谋
联想与华为,两个科技巨头背后的阴谋与阳谋
柳传志否决了当年联想的工程师们的意见,坚持走自己的路线。这一决策在后来对联想的发展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6年,在两次关键的3GPP会议上,联想并没有站在华为一方,支持其提出的5G技术标准,最终导致了华为在这一领域的失利,高通等外国厂商占据了优势。这一事件,也成为了联想日后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被否的直接原因之一,使其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如今,联想在国内的评价确实非常低。现在的联想变成了一个缺乏创新精神,过于依赖贸易而非技术研发的公司。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年柳传志对总工程师建议的否定。总工程师曾建议联想不应该只满足于作为组装机代理商的角色,而应该深入研究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柳传志却认为自主研发投入大、产出小,风险太高,坚持走贸易路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任正非带领华为从个体户逐步发展为中科院级别的科技巨头,而联想则在柳传志的领导下,从中科院沦为了个体户。华为和联想的起步相似,都曾经做过代理商,但华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华为每年在科技研发上投入1000亿巨额资金,即使面临利润下滑的压力,也依然坚持创新。
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两位企业家的经营理念上。任正非注重长期发展和技术创新,而柳传志则更看重短期利润和市场份额。这种不同的经营策略,最终导致了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命运。
联想今天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其过去决策的结果。一个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联想的失败,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一个企业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不愿意投入资源进行技术创新,那么它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各位网友也可以畅谈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