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邓华:叱咤抗美援朝战场,军事才能远超麦克阿瑟
开国上将邓华:叱咤抗美援朝战场,军事才能远超麦克阿瑟
提到开国元勋,大家都想到的是彭德怀、朱德、陈毅、林彪这样的大将,但是有一个人值得被我们铭记,他就是邓华将军,同样是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献身革命的伟人。他功勋卓越,战果累累,为何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很少有人知道?
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不顾劝阻多长时间越过三八线,为了捍卫国家领土权,我国毅然决然决定奔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之后毛主席和林彪都认为要更换指挥员,由林彪接替,出征前,毛主席表示让邓华去,我放心,因为林彪认为邓华同志才智过人更有做指挥的才能,于是冒险推荐邓华,历史也证明林彪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朝鲜战场上,邓华提出虽然我们目前不清楚艾森豪威尔的实力,但是必须在反登陆战准备得很充分。料事如神的洞察力,和精确的部署,让他做出了惊人的战绩,拥有一系列辉煌战绩的邓华,彭德怀遇人皆说邓华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邓华说我军一定能做好守备防御工作,表示所有人要齐心合力不能让美国军队上岸。事实证明邓华所说的最后是把敌人消灭在海里,退一步就消灭在沙滩上是正确的抉择。邓华指挥并发起了以打击南朝鲜军为主的“金城大捷”,彻底打消了敌人嚣张的气焰,促使签订停战协议。
军事奇才的成长之路
1910年4月28日邓华将军出生于湖南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对四大名著《岳飞传》等书籍十分喜爱,童年时期也是十分调皮,常常和小伙伴们在屋子里嬉笑打闹,拿起手中的扁担当长矛或者长刀,认为自己就是历史里面的英雄人物。小小年纪就已经成为一个小将军模样了。12岁离家求学。哥哥邓多英和姐夫何仰之都是共产党员,他深受影响也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小年纪就积极参加。
进步师生组织的各种爱国活动。1925年,邓华考入省会长沙岳云中学。在学校积极学习,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1925年10月16日。郴州最早的共产党员、时任安源工人俱乐部副主任的黄静源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邓华痛心疾首的在《论青年人生观》一文写下了“青年人当舍身报效国家,挽救国家危难,解放亿万生灵涂炭”的誓言。小小年纪的邓华就有了救国救民的思想,这也难怪他之后能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将军,为人民的生活付出一定的努力。1927年3月,邓华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他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
1928年2月,他参加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政治部组织干事。1928年4月,年仅18岁的邓华随同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参加了朱毛两军会师,他所在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第十一师三十三团。
三十三团主要由农民组成远离家乡,加之生活极其困苦,部队又是新组建不久,一些人便产生动摇情绪,想回家乡,但在水口镇的岔路口上,邓华选择了返回井冈山。年仅十八岁的邓华,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被编入三十一团,后成为党务组织干事,这一果断的决策既表现了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也反映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及高瞻远瞩的追求。先后参加了井冈山战役、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革命斗争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担任过连党代表,纵队组织科长,师、团政委。
骁勇善战,屡建战功
1937年11月7日,以聂荣臻任司令员和政委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成立,邓华任第一军分区政委。为贯彻党中央创建冀热察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邓华奉命率部进入平西,组织抗日武装。
1938年3月,邓华率部进入平西斋堂镇设立司令部,并在3月下旬在东斋堂村公开成立了北平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宛平县人民政府。不久,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平西地方工作委员会。在阐明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救国主张的同时,带领部队多次参加反“扫荡”作战,粉碎了日寇对平西根据地的进攻。
1940年8月,邓华率部参加“百团大战”,任涞灵战役左翼队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所属部队共进行大小战役9次,歼敌500余人。1941年6月11日的《晋察冀日报》撰文评价:“邓华司令文静且勇敢,严肃且活泼,冷峻且热情,沉着且坚韧......文人和武士在他身上得到和谐的统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华奉命调往东北,任首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辽西军区司令员,并率部参加了秀水河战斗、解放四平保卫战。
平津战役中,邓华奉命率部与兄弟部队攻打塘沽,但邓华在查勘地形时发现,塘沽外围是平坦的盐滩地带,没有掩蔽物,加上地势低洼,极不利于我军发起攻击。邓华向中央军委批准参加天津解放战役,不但歼灭敌重兵集团,而且一举切断了北平之敌出海逃的通道,使北平之敌成为瓮中之鳖。
1945年5月,邓华率15兵团南下,先后参加了湘赣战役、赣西南战役和解放广东战役。1950年邓华受命指挥海南岛战役。针对我军没有渡海作战和登陆作战经验,邓华采用“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作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并在大练兵中敢于创新,采取“先昼后夜”、“先近后远”、“先单穿后多船联合”等方法,提高部队海上作战技术。
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备战,邓华率部一举攻破国民党所谓的“伯陵防线”,解放海南全岛,创造了战争史上木船战胜军舰的奇迹。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邓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任第一副政委。作为彭德怀同志的主要助手,率13兵团首批入朝,与朝鲜人民军一道迅速取得第一、二次战役的胜利。1951年7月,作为志愿军谈判代表,参加朝鲜停战谈判,提出改变第六次战役计划的建议,被毛主席、彭德怀同志采纳。
上甘岭战役一战封神
1952年彭德怀同志因病回国疗养,党中央任命邓华为政委兼司令员,1952年10月14日,邓华率领近10万人,部署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我军同联合国军6万余人决战43天。联合国军动用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坦克170多辆和大炮300余门,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歼灭联合国军2.5万余人,击落击伤联合国军飞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我军克服武器装备落后,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强劲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精神。粉碎了美军的阴谋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而我们最终用牺牲两万多人的巨大代价,取得了保卫上甘岭的胜利!战后当年的“联合国军”指挥官麦克阿瑟恐惧的回忆道:“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他一定是有病!”可见这场战役是如何之残酷激烈!有一句话说,没有一个地方比“上甘岭”更让中国人念念不忘,因为没有一场战役比“上甘岭战役”更能诠释中人的民族精神。是一场真真正正的“立国之战”!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内外部环境。
这次战役,被许多军事教科书誉为坚守防御作战的光辉范例。1953年6月,正准备最后签订停战协定之际,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以“就地释放”为名,无理扣留我方被俘人员,企图破坏停战的实现。邓华指挥并发起了以打击南朝鲜军为主的“金城大捷”。这次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共歼敌7.8万余人,活捉伪“首都”师副师长,战线向南推进了178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彻底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促成停战协定正式签订。
1950年2月14日,邓华利用在武汉第四野战军总部开会返回广州的机会,回到了他阔别22年的家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邓华仅有的一次回家探亲。他来到曾经战斗过的郴州十字街头,这里是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很多战友在这里牺牲了,他沉思了良久,向这些昔日的出生入死的战友们默哀,回到老家已经是农历大年三十他和兄长邓多英畅叙离情,来到逝去的父母和前妻的墓前,他肃立默哀,深深三鞠躬致意。第二天一早起来,他一一到村上的各家各户拜年,走遍了全村100多户父老乡亲。每到一处,他都用家乡口音,介绍解放的好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新中国的美好前景。离开之前,他还特意凭吊了邓天生烈士墓。
林彪对邓华的赏识源于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秋季攻势开始。我军一部首先远距离奔袭北宁路锦州至唐山段,连克绥中、兴城和锦北屏障之义县,完全孤立锦州之敌,这是辽沈会战第一阶段。当时,锦州军共十一万余人,筑有坚固的城防工事,不集中优势兵力是很难攻下的。林彪开始的战略部署,拟以主要兵力打援敌,以四个纵队兵力攻取锦州。
1954年抗美援朝正式宣告胜利后,邓华也带领部队回国,而他本人因为卓越功绩而出任了东北军区副司令、沈阳军区司令员等职位,还曾组织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等军事行动。按照道理来说,在经历了抗美援朝的“封神之战”以及之后出色的战争表现。1955年9月的授衔,邓华被授予上将军衔,位列上将第5,不过在1959年9月,彭老总蒙冤免去国防部长一职,邓华和洪学智被撤了职。他们两人和彭老总的生死之交也是在朝鲜战场上结下的。
如果当时邓华和洪学智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或许会平安无事。但他们都没有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很多老战友劝他们:“不用太固执,做个自我批评。主动认点错,是完全可以挽回的!”劝说的人也是好心,可是这样的事,邓华和洪学智都没有做。党组织派他前往四川担任分管农业机械方面的副省长,戎马一生,在部队呆了几十年的邓华,虽然万般不舍但是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去四川开展工作,但是他不可能改变他的军事作风。他到四川仅一个月就偕同秘书谢功贵开始了调研之行。他首先到川中、川南十几个县市,沿途调查了解农业、农机具、工业生产、农民生活情况,这一走就是一个月没回家。随后,又往川西及棕、涪、万等地县调查,直到年末才回来。而他眼中也是揉不得一点沙子,并且策略也颇多。
1977年,邓华将军恢复名誉,邓小平同志把邓华调回了北京中央军委工作,并出任军事学院副院长。两年后的自卫反击战爆发后,邓小平同志还一度想让他率领部队去前线作战,可惜碍于当时邓华已然病重,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想法也只得作罢。谁曾想在邓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竟然主动说道,“就算我不能上前线大战,能去看看也好啊!”这并不是一句空谈,尽管当时的邓华已然有重病缠身,可他依旧强撑着前往了广州,直到1980年才再度返回北京,可见这位将军对于军队的归属感是深到骨子里的。
彭德怀将军曾说他“知识丰富、有眼光,胆大心细、有主意”;我国军事科学院以及科学院以及条令研究部部长何雷也说:“邓华指挥作战,善于掣领全局,他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也少有的,丰富经验与深厚理论相结合的战将。”
1980年7月3日,邓华在上海病逝,一代将星陨落,耀眼光芒始终令后人难忘,邓小平同志听说这一消息之后,不禁顿挫哀叹,“失我一员大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邓华将军驰骋沙场的 戎马一生,尤其是在朝鲜战场的伟大战绩,始终值得被世人永远铭记。时至今日,将军已经离开我们40多年了,但他忠心报国、勇于创新、敢打敢拼、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革命精神映日月,将军风范励后人。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但是我们对邓华将军最好的怀恋就是铭记他的谆谆教诲,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范,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优秀品格。最后让我们向伟大的邓华将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