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首条自行车专用道,沿汾河两岸蜿蜒夜光,骑行全程要8个小时
太原首条自行车专用道,沿汾河两岸蜿蜒夜光,骑行全程要8个小时
机动车辆增多道路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大空气污染严重,是典型的大城市病,马路越修越宽扩出的行车道,都是给了机动车道,看着越来越窄的自行车道,这让社会倡导的绿色低碳骑行受到阻碍,优先发展慢交通成为空谈。
2020年,太原市提出建设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滨河自行车道,供骑车人专用方便出行。这条自行车道建成后,究竟会是什么样子?4月23日,随着规划设计方案出炉公示,我们现在已经能看到它未来的雏形模样。
滨河自行车道沿汾河东西两侧修建,从北面拐入市区河段的中北大学,要自北向南一直穿越市区,抵达清徐县城河段,两条自行车专用道的长度,分别达到61公里,绕一圈下来要122公里,按照15公里的设计时速,需要足足骑行8个小时才能跑完。
滨河自行车道的路面宽度为5米,由于专供骑行自行车的市民使用,为了骑行安全轻松,最大坡度不能大于3.5%,最长坡路只有150米,出于安全考虑,到夜间路面还会显示光线。提醒专用道不允许骑行助力电动自行车,只允许全人力自行车通行。
汾河景区市区段现状已经建成,新建的滨河自行车道如何穿越?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其实,滨河自行车道在有的路段会沿滨河东西路绿化带齐头行进、有的会穿越桥下进入汾河景区、有的会穿越桥洞……
滨河自行车道的走向已经有了大致走向,在胜利桥以北是沿汾河景区河道靠近滨河东西路坡脚的绿化带及坡面,基本在景区内穿行;
而在胜利桥至祥云桥的主城区段,则是沿紧邻滨河东西路右侧绿化带与汾河景区栅栏之间行进,利用汾河河道防洪堤的堤顶地段铺设专用道,可以说这些专用道是溜着汾河河道及景区的边。
祥云桥以南则是要新建专用道,龙城南街、山西体育中心以南则是利用已建成的自行车道。
在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与其他桥梁道路设施交叉的区域,采用架设高架桥的方式,在长风商务区广场会采用下穿方式穿行,实现与其他车辆行人互不干扰;其余路段均采用地面铺设专用道的形式。
全长122公里的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位于汾河两侧,分为东线和西线两条道路,其间有18座跨越汾河的桥梁,将东西两线连接方便骑行。其中,14座桥梁现已具备自行车骑行功能,包括柴村桥、摄乐桥、北中环桥、胜利桥、漪汾桥、迎泽大桥、南内环桥、管线桥、长风桥、南中环桥、祥云桥、通达桥、晋阳桥、迎宾桥;另有两座桥梁为步行桥增加骑行功能,包括跻汾桥、皇冠桥;此外,还要在水西关街、晋阳桥的北侧,各新建1座跨汾河骑行桥。
百余公里长的自行车专用道,为方便市民游客骑行休息,设置了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停靠点和中途休息驿站骑行利用现状汾河公园停车场部分空间设置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停车位车。
大家关心自行车专用道如何穿越现在桥梁,可以看图:这是穿越漪汾桥;
遇到汾河景区内的立交桥,自行车专用道选择从桥下穿越或地面绕行通行;
这是为自行车专用道设计的高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