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雨后黄昏 醉美县城
云南永平:雨后黄昏 醉美县城
在建中的云南永平县城一般情况下如下图这样,虽然在建,依然掩饰不住天蓝云白、生态良好的自然之美。
2020年7月31日下午20时许,雨后黄昏,县城犹如镀金,醉美奇观,实属罕见。
(摄影 张会军)
附:永平概况
永平县位于大理州西部、澜沧江东岸,是大理州的“西大门”。县城驻地博南镇,东距大理市89公里,西距保山市76公里。永平自古就是云南腹地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等地的交通咽喉和通往缅甸、印度等南亚国家的交通要冲,古有博南古道,近有支持滇西抗战的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今有320国道、杭瑞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大瑞铁路穿境而过。全县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93.8%属山区。全县辖4乡3镇,有72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17年底,全县总人口18.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68万人,占73.95%;有22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8.1万人,占总人口的43.71%。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农业县,属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列入国家滇西边境山区连片特困地区。2016年,县委、县人民政府确立了把永平建设成为“中缅陆路大通道上的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地,云南省绿色产业创新示范区,滇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3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位居全州第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8%,增幅位居全州第7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8亿元,同比增长6%,增幅位居全州第5位;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3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位居全州第8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位居全州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位居全州第4位;城镇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969元、11331元,同比分别增长7.8%、10.2%,增幅分别位居全州第6位和第8位。
(一)历史沿革。早在37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永平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新光遗址”。公元前永平属哀牢国。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置县,称博南,隶永昌郡,系以境内名山博南山而命名。东晋永和中(公元345—355年),为纪念东汉明帝永平年间置县的历史,改称永平县。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改置胜乡郡,属南诏,隶属永昌节度。宋代大理国时期,仍称胜乡郡,隶永昌府管辖。公元1257年,改胜乡郡为永平千户所。公元1274年,因人地平和,且又隶归永昌管辖,改称永平县并沿用至今,寓有“永远安定太平”之意。历史名人徐霞客、杨升庵,近代名人徐悲鸿、李根源、埃德加·斯诺都曾经行住永平,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描写永平的兰沧歌“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收入《水经注》,是云南最早的歌谣。1949年12月,永平由保山划归大理。1958年10月,云龙、永平两县合并,称永平县。1961年3月,又恢复永平、云龙两县原建置至今。
(二)地形地貌。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较大,高山、河谷、坝子纵横交错。境内最高海拔点2933米(北斗乡双河村青神龙山),最低海拔点1130米(水泄乡瓦厂村渔坝平坦),海拔高差1803米,县城海拔1620米。银江河为县内主要河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最后注入澜沧江。过境河流有澜沧江、顺濞河。顺濞河之西、银江河之东是云台山,银江河之西、澜沧江之东是博南山,形成三河(江)夹两山的独特地形。
(三)气候气象。永平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高低差异大,立体气候较为明显,按垂直气候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气候带,又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之说。2017年,降雨量932.7毫米,平均气温16.4℃(其中,最高温31.6℃,最低温-1.5℃),日照时数2008.4小时。
(四)自然资源。永平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种类有27种,其中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12种,已开采的矿产有金、银、铜、铁、铅、硫砷、汞、水晶石、煤、磷、高岭土、石灰石等20余种(其中以铜、铁的储量最多)。有林地面积303万亩,活立木蓄积1220.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88%,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核桃生产基地158.7万亩、高山生态茶基地5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是省政府命名的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有药用植物资源重楼、天麻、杜仲、黄柏等439种。全县水资源总量10.0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3.96万千瓦。
(五)旅游名胜。永平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厚重。博南古道在境内绵亘100多公里,沿途文物古迹众多、庙宇庵堂林立,至今仍有兰津古渡、霁虹桥、江顶寺门楼、凤鸣桥、永国寺、杉阳西山寺、曲硐清真寺、万松庵等遗址遗迹,以及曲硐、花桥、杉阳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养生休闲胜地“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原始森林20万亩、各类珍稀动植物1000余种,被誉为“滇西地区物种基因库”,园内有被誉为“滇西名胜”的金光寺,有第四冰期“活化石”滇藏木兰,有面积达2万亩、数量逾300余万株的“云南山茶谷”。
(六)风物特产。永平县境内有泡核桃、生态茶、白木瓜、松茸、黑木耳、白大蒜、缅桂等土特产品和特色花卉,素有“缅桂之乡”“白木瓜之乡”“白皮大蒜之乡”“木莲之乡”“美食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美誉。永平腊鹅、牛干巴、泡大蒜、泡辣椒等名优特产畅销各地,曲硐回族清真美食享誉滇西,永平黄焖鸡更有“滇西一只鸡”“滇西名菜头牌”“鸡中第一味”的盛誉。
(七)民风民俗。永平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彝族、回族、白族、傈僳族、苗族6个民族为世居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马帮文化、边屯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艺术魅力的服饰、建筑、习俗、歌舞、技艺。境内各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舞蹈、情真意切的山歌民谣、自娱自乐的民间音乐、世代口传的民间故事,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充满着浓郁的古道特色。(永平概况源自永平县人民政府网最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