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顾客是上帝的时代已死!日本服务业公司开始反击:顾客骚扰就报警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顾客是上帝的时代已死!日本服务业公司开始反击:顾客骚扰就报警 以“顾客就是上帝”为一直以来信条的日本服务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悲剧颠覆了“顾客是上帝” 日本服务业

顾客是上帝的时代已死!日本服务业公司开始反击:顾客骚扰就报警

以“顾客就是上帝”为一直以来信条的日本服务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悲剧颠覆了“顾客是上帝”

日本服务业近期吹起了一股新浪潮:顾客不再是神、也不总是对的!这个精神席卷了日本的各行各业。

从LAWSON、全家(FamilyMart)、高岛屋,到全日空(ANA)、日本航空、东日本旅客铁道和任天堂都纷纷响应,祭出新的管理措施。

“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长期深植于日本零售、餐饮和旅宿业。然而随着“顾客骚扰(カスハラ)”问题日益严重,这个传统理念正在遭遇挑战。

△来源 / 日テレNEWS

从言语侮辱到肢体冲突,像是被迫下跪道歉、被顾客连续数小时斥责,或是遭到“奥客”的人肉搜索,个人信息被分享到网上等,都是顾客骚扰的行为之一。

根据日本政府统计数据,服务业占日本整体劳动力的70%;十分之一到多达一半比例的从业者,都曾经历过某种形式的顾客骚扰。

2018年,大坂连锁猪肉包店551蓬莱肉包,一名26岁的员工因为被顾客恶意诅咒和侮辱,最终选择自杀。这个事件引起了日本对顾客骚扰问题的关注,也促使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

日本最大劳工组织劳动组合总连合会(RENGO)2022年调查发现,高达76.4%的服务人员受访者,受到了这场事件的负面影响,十分之一的人因此辞职了

△来源 / 日テレNEWS

2023年,日本政府也正式将因顾客骚扰引发的心理创伤,列为“工作场所事故”。

近年来,劳动力短缺、社会压力增大、且顾客期望愈来愈高,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顾客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传统的“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如今更显得过度讨好、迎合顾客,也在无形中助长了顾客骚扰行为的发生,反而危害了员工的心理健康。

罗森全家高岛屋,出招

面对顾客骚扰问题,LAWSON和全家等零售业者也做出了因应。

5月时,全家推出了新名牌政策,允许员工使用化名;LAWSON在6月也跟进,允许员工在名牌上使用姓名缩写,来防止员工个人讯息被不良顾客利用、被人肉搜索或骚扰;日本7-11也传出考虑修改员工的名牌政策。

△来源 / 日テレNEWS

8月时,LAWSON进一步制定了应对顾客骚扰的方针,进一步明确那些客户的行为,属于顾客骚扰的范畴。

LAWSON列举的顾客骚扰行为如下:

1.要求内容缺乏合理性。比如提供与商品、服务或环境不相关,且过去已被认定无法接受的内容。

2.为达成要求而进行的手段或行为,明显违反社会常识的事项

•对员工的暴力行为、身体攻击,或损坏商品、设备等。

•使用恐吓、威胁、叫喊等方式进行威吓,或使用辱骂性的语言。

•侵害员工名誉或隐私的诽谤中伤、名誉损害、侮辱行为。

•不合理的要求,反复进行相同内容的询问,或以强硬的语气继续追问。

•长时间大声讲电话、滞留店内不愿离开,或在店内对员工进行限制行动。

•对员工进行特殊的无理要求或行动。

•对员工进行威胁、跟踪、尾随、拦阻等,或涉及身体或精神的性骚扰行为。

•其他,例如无理要求不当的交换、金钱补偿或谢礼,或干扰其他顾客的行为。

△来源 / 日テレNEWS

... ...

LAWSON也设立了专门的咨询台,并计划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和应对策略的培训,力求形成全面且有效的防护网。

通过LAWSON和全家的创新举措,我们不仅看到了企业应对这一问题的勇气,更看到了对员工尊严的重新审视。

7月时,日本百货巨头高岛屋也宣布,将对重复进行骚扰行为的顾客采取零容忍政策,包括禁止其进入店内、并在必要时报警处理。

有规范骚扰事件减少10%

全日空和日航则在6月联手推出新服务准则,并将顾客骚扰行为明确定义为“顾客利用优越地位,进行非法行为或提出不合理要求,损害员工工作环境的行为”。

△来源 / TBS NEWS

全日空还导入了录音系统,来记录员工与顾客的互动过程,这些记录能在发生骚扰事件时作为证据。

此外,东京电力能源伙伴(TEPCO Energy Partner)也发布了新政策,将拒绝服务辱骂、或提出威胁性要求的客户,并向警方举报有骚扰行为的客户。

大型计程车公司日本交通(Nihon Kotsu)也推出了新系统,只要司机在遇到顾客辱骂时触发警报,系统就会自动将行车记录器的画面传输到总部。

东日本旅客铁道和任天堂也表示,不会与有辱骂行为的客户打交道。

从“顾客至上”变成“彼此尊重”

显然,日本服务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也与日本的政策制定有关。

日本政府在2022年发布了一份手册,详细列举了什么是顾客骚扰行为,包括威胁在社交媒体或大众媒体上曝光、在店内大声叫嚣等;也修订了1948年的法律,允许旅馆业者拒绝接待骚扰员工的顾客。

这些政策不仅保护了员工的权益,也在重新定义了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开始意识到,在追求顾客满意度的同时,员工权益和尊严也同样重要,服务精神也从“顾客至上”逐渐转变成“彼此尊重”。

这种转变,不仅关乎顾客与服务人员的相互关系,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一次深刻反思。随着政策的调整和企业文化的更新,日本服务业正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来源 / pakutaso

不过,这些改变是否能持续地改变顾客行为,仍然需要时间来检验。这种变化能否真正扎根,仍然取决于全社会对尊重与理解的坚持。

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期待,一个更加和谐的服务环境,将激励更多企业重新定义“服务”的意义,使之不仅仅是迎合顾客,更能与顾客共同创造美好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