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以什么来告诫儿子?(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以什么来告诫儿子?(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相信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这就是出自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整篇诫子书讲的就是一个父亲临终前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看得出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那种遗憾。所以诸葛亮才会用临终遗言的方式告诫儿子,修身养德。
那么诸葛瞻是谁呢?诸葛瞻就是诸葛亮死后丢失绵竹,自己也战死在邓艾刀下的那位仁兄了。其在诸葛亮死后,承袭爵位,可能因为其父诸葛亮声名在外,其本人也深受益处,虽然官居要位,但难免有点名过其实,才能并非那么出众,所以诸葛亮生前也说过"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此时,诸葛瞻八岁,这是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讲的事。其父亲对其都上有不放心,又何况现实呢?
所以这封诫子书确实表达了一种“恨”,恨铁不成钢,后继无人啊!
我们看其开篇即讲君子品行,修身养德。勤俭持家,淡泊名利。也说明当时诸葛瞻是存在浮躁的作风的,至少在年少时还是有些不足,有待改进的地方的。
其次将才学与修学之道,说明其才能尚不能与之匹配,也与诸葛亮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才告诫其要广学博才,树立远大的志向,这也可以看出一个父亲对儿子讲这话是多么大的期望和多么殷切的告诫啊!
最后告诫其要惜时,不应枉费时光,都这终将蹉跎岁月,一事无成,老年悔恨,也就是说老父亲不在了,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再不好好学习,就难以有所作为了。
这份诫子书出自艺文类聚和太平御览,虽然有一字之差,“慆慢则不能励精”“淫慢则不能励精”但意义却不甚相同,如果是前面一字还可以说起懒惰而已,年少性情所致,不足为奇。但是后面一个就严重了,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学坏”的兆头啊,古代的淫乐是一种纵欲行为啊,这就涉及到品质的问题了,我想诸葛亮在临死前如此重言告诫,有如此有针对性,应该是事出有因啊。
不可否认的是,这份诫子书在今天看来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因为指出的问题现在也客观存在,他提供的方法也切实有效,可以说直接照搬照抄过来,培养出来的你的儿女至少品性不会太差,至于才学这确实需要后天努力,而且下苦工的,除了肯花时间之外,还需要用心,纵观天下,品性可以塑造,唯独才学不可复制啊!做父母的不可以不看到这一点,教育小孩要从小抓起,立好规矩导向,这样才能把小孩带上正轨。
欢迎关注朴易堂国学易学文化,分享交流文化知识。
就这一首诫子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有诸葛亮兵书,智者不逆天不逆时亦不逆人也,这都是我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