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埔军校宜阳籍人物名录
民国黄埔军校宜阳籍人物名录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1924年成立,简称为“陆军军官学校。因位于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在当时俗称为黄埔军校。1926年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3月迁至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8年11该校迁至成都。1946年成都黄埔军校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

1、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广州校区)
(1926年1月17日至1926年10月)
1926年1月17日入校,3月8日开学,分步兵、炮兵、工兵、经理、政治5个科。本期学生经历了“中山舰事件”、第二次东征、军校改组等重大事件,因此本期学生后来出现名将较多。1926年10月4日举行毕业典礼,共计2656人毕业。
姓名:崔克诚 别号:子实
年龄:二十岁 步兵第八连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省宜阳县韩城镇保和堂
2、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期 第二总队(南京校区)
(1934年9月至1937年10月)
第十一期学生主要来自北平、洛阳、汉口、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本期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交通5个科,共有毕业生1269人,是黄埔军校在南京时期毕业的最后一批学生。
姓名:王象乾 别号:向前
年龄:二三岁 骑兵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省宜阳城镇西关
3、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三期(南京校区)
(1936年9月1日至1938年9月16日)
第十三期1936年8月招生,9月1日入伍,共计有1490人。入伍生教育即将期满升学时,因日军侵犯南京,国民党军大溃退,军校也由南京西行,经江西、湖南、湖北进入四川。1938年9月16日毕业于四川铜梁,共计有毕业生1412人。
姓名:王孝友 别号:仲达
年龄:二二岁 炮二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韩城东寨
注:王孝友存有头像照片
4、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武昌校区)
(1938年1月1日至1940年7月21日)
第十五期招考于武昌,于1938年1月1日入校,1940年7月21日毕业,本期毕业生共计1831人。

姓名:楚志武 别号:振亚
年龄:二二岁 步兵第二大队 第五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寻村镇
5、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 第一总队(成都南校场)
(1938年10月至1940年7月12月25日)
第十六期学生分三个总队。
第一总队于1938年8月入校,驻成都南校场,于1940年12月毕业,计有1597人。
第二总队学生在1939年1月入校,受训于铜梁,为期10个月,于1939年10月毕业,计1629人。
姓名:陆祖逊 别号:
年龄:二三岁 步兵第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城内中街
注:陆祖逊 存有头像照片
6、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 第一总队(成都南校场)
(1938年10月至1940年12月25日)
姓名:张炳蔚 别号:嘉洲
年龄:二三岁 步兵第一大队 第一队 第一区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东荣村(疑似高村东营)
注:张炳蔚 存有头像照片
7、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 第三总队(成都北校场)
(1939年春至1940年4月)
第三总队驻北校场,于1939年春入校,1940年4月毕业,计有1165人。本期共计有毕业生4488人。
姓名:赵更生 原名:传璧
年龄:二三岁 步兵第二大队 第四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醴渠村
注:赵更生存有头像照片
8、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 第三总队(成都北校场)
(1939春至1940年4月)
姓名:冯永敏 别号:新五
年龄:二三岁 步兵第三大队 第七对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三乡镇仁村 邮转
9、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 第一总队(成都西校场)
(1940年4月15日至1942年4月12日)
第十七期学生分为三个总队。本期毕业生共计有3931人。
第一总队于1940年4月15日开学,驻成都西校场,计有1527人,毕业于1942年4月底。
姓名:樊福兰 别号:芝馨
年龄:二二岁 骑兵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樊村
注:樊福兰 存有头像照片
10、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 第一总队(成都西校场)
(1940年4月15日至1942年4月12日)
姓名:史克章 别号:华文
年龄:二三岁 步兵第四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三乡镇竹溪村
注:史克章 存有头像照片
11、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 第二总队(铜梁校区)
(1940年5月6日至1942年11月2日)
第二总队于1940年5月6日开学,驻铜梁,计1374人,毕业于1941年11月2日。
姓名:水生文 别号:绍武
年龄:二一岁 步兵第五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三乡镇西柏坡村
注:水生文 存有头像照片
12、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 第二总队(铜梁校区)
(1940年5月6日至1942年11月2日)
姓名:赵绍安 别号:康候
年龄:二二岁 步兵第九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三乡镇西柏坡村
13、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 第二总队(铜梁校区)
(1940年5月6日至1942年11月2日)
姓名:金保全 别号:
年龄:二二岁 步兵第二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城内中街德盛恒
注:金保全 存有头像照片
14、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 第二总队(铜梁校区)
(1940年5月6日至1942年11月2日)
姓名:张兰轩 别号:
年龄:三十岁 步兵第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城内后大街北口 询交
注:张兰轩 存有头像照片
15、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 第二总队(铜梁校区)
(1940年5月6日至1942年11月2日)
姓名:张超殿 别号:化廷
年龄:二三岁 步兵第十一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洛阳延秋镇可春堂
注:张超殿 存有头像照片
16、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 第三总队
(1940年6月12日至1942年2月15日)(成都北校场)
第三总队于1940年7月13日开学,驻成都北校场,毕业于1942年2月15日,计有毕业生1030人。

姓名:楚浩忠 别号:诚显
年龄:二二岁 步兵第二大队 第五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寻村镇
17、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 第一总队(成都西郊)
(1941年4月1日至1943年2月)
第十八期学生分为二个总队。
第一总队于1941年4月1日入伍,分驻成都西郊草堂寺、青羊宫。毕业于1943年2月,计有1215人。
姓名:王庆宗 别号:鹤灵
年龄:二二岁 骑兵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韩城镇西关
注:王庆宗 存有头像照片
18、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 第一总队(成都西郊)
(1941年4月1日至1943年2月)
姓名:孙燕文 别号: 剑光
年龄:二十岁 步兵第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柳泉镇
注:孙燕文 存有头像照片
19、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 西安督练区步兵第七、八、九、十大队、骑兵、炮兵、辎重兵、工兵、通信兵中队(1944年8月1日10月1日至1947年9月18日)
第二十一期学生于1944年5月至1945年1月3日起陆续入伍,计编步兵11个大队,辖38个中队。本期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战车兵7个科。本期共计有毕业生6038人。
姓名:牛丙斗 别号:星丹
年龄:四十五岁 西安督训处教官
级职 :中校兵器教官 出身:炮校尉官班
籍贯:河南宜阳 永久通讯处:宜阳前街一保
20、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 西安督练区步兵第七、八、九、十大队、骑兵、炮兵、辎重兵、工兵、通信兵中队(1944年8月1日10月1日至1947年9月18日)
姓名:杜彦曾 别号:贤正
年龄:二十岁 步兵第二十九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宜阳韩村镇官庄村
21、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 成都皇城督练区步兵第三、四、五、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第一队、战车独立中队(1945年1月3日至1947年12月25日)
姓名:王镇涛 别号:
年龄:二二岁 步兵第五大队 第十八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县韩村镇东关
注:头像照片姓名为王孝慎
22、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 成都北校场督练区步兵第六大队、十一大队、工兵、通信兵第五中队
(1946年1月至1948年7月7日)
姓名:谷志远 别号:
年龄:二三岁 步兵第四十二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河下街
注:谷志远 存有头像照片
23、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 成都北校场督练区步兵第六大队、十一大队、工兵、通信兵第五中队
(1946年1月至1948年7月7日)
姓名:温宗山 别号:子廉
年龄:二二岁 步兵第四十三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县韩城镇温湾村
注:温宗山 存有头像照片
24、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二期 第一总队(成都校区)
(1947年12月29日至1949年2月12日)
第二十二期为抗战胜利后招考的学生,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6个科,计有三个总队。
第一总队,1948年7月7日在成都以西双流县城入伍。于1949年2月12日毕业,计有1538人。
姓名:马耀华 别号:子廉
年龄:二二岁 辎重兵独立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省宜阳县中石村
注:马耀华存有头像照片
25、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二期 第一总队(成都校区)
(1947年12月29日至1949年2月12日)
姓名:何景浩 别号:崚峰
年龄:二三岁 步兵大队第一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省宜阳西赵堡镇
注:何景浩 存有头像照
26、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二期 第一总队(成都校区)
(1947年12月29日至1949年2月12日)
姓名:张绍良 别号:君磊
年龄:二一岁 通信兵大队 第一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东赵堡镇
注:张绍良 存有头像照片
27、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三期 第二总队(成都北校场)
(1949年1月至1950年春)
第二十三期为军校在大陆招训的最后一期。
第二总队为步科,分为3个大队,辖9个中队,于1949年10月升学,计有学生864人。
姓名:赵炳星 别号:宜军
年龄:二十岁 工兵第一中队
籍贯:河南宜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县韩村镇
28、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三期 第二总队(成都北校场)
(1949年1月至1950年春)
姓名:杨伯召 别号:
年龄:二二岁 通信兵第二中队
籍贯:河南洛阳 通讯处:河南宜阳县城邮局转寺凹
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23期,本校(总校)毕业学生计有52438人。抗战爆发后,前线急需基层指挥员,黄埔军校在各地还开办了多所分校,,并在洛阳、西安、潮州、长沙、南昌、武汉武冈、成都江西、广州燕塘、昆明、南宁、武当山、迪化等地设十余处分校。分校毕业的各种学员、学生、军官超过了总校毕业生的数量,计有125500余人,总校和各地分校毕业学员、学生共计约18万人,甚至更多。
本文主要根据总校二十三期,共有52438人,每期所印制的黄埔军校同学录,寻找到我们宜阳籍二十八位黄埔军校人物,其中包括一名教官,因为分校众多,战乱频繁,导致大量分校同学录失传,所以这只是我们宜阳籍黄埔军校人物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