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十月怕廿三”,明日十月二十三,到底怕啥?了解下
老话“十月怕廿三”,明日十月二十三,到底怕啥?了解下
“十月怕廿三”,这句话在老一辈人的口中流传甚广,意思是农历十月二十三这天做什么事都要小心一些,因为有一定的“忌讳”,否则很容易招来大的祸事。
那么十月二十三到底是个什么日子呢?
难怪会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
杨公忌日。
因为这天是杨公忌日,也就是风水宗师杨筠松的一生中碰到的第十三个大危机。
杨筠松可谓是出家人中的传奇了,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周易》中的周文王、周公的后期版本上精修了十年之后,才名声大振,并且被当成了佛去祭拜,因此他也一直有个名号,叫做“杨真人”。
杨筠松对周易的研究深邃到怎么样的地步呢?
那就是在世的时候能呼风唤雨!;
去世之后被当成了佛去祭拜,供奉起来,那时的和尚们还经常会举行惊人的祭祀活动!
俗话说的好:“死去的和尚摸不得”,连这样应该是最没罪孽的一群和尚都不敢妄动,更可想而知那是个多么忌讳的日子。
在古时候,对于神灵还有迷信等等本来就非常重视,更何况是这样的大师呢?
寺庙中都不敢轻看,他们当然也不敢在这一天干什么大事。
杨公忌日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中国民间一个不吉利的日子,“十月二十三”作为杨公忌日的一部分,便被人们习惯性地用来指代杨公忌日。
于是,后来人们只要在古代书籍中看到“杨公忌日”就会非常的小心,一些大事都不会去碰。
确实,在故事中杨筠松碰险的第十三天,已经被人们都列出来了:
一: “日头记”说死;
二:“火神台”被点燃;
三: “西山”等不明原因崩塌;
四:“灵宝山”起大雾;
五:“昙石山”大雪;
六:“太平山”“天宁山”轰雷闪电;
七:“双峰山”黑衣人过,不明其来;
八:“梅山”红光冲天;
九: “锅底山”冒火;
十:“黄花山”现黑云;
十一:“青龙山”封山;
十二:“云铲山”现白雾;
十三: “花果山”大地震;
十四: “腊梅山”街上鱼贯而行黑车等等,令人难以置信。
虽然我们无法考证这些传奇故事的真实性,但还是要在这一天小心为好。
干支定日。
十月二十三算得上是农历每年一遭的“定日”,干支纪年中有这么24个定日,也是按照一定方式逐渐演变过来的。
古时候人们也是特定的日在乎天意,这些定日也算得上是农人的脊梁骨。
这24个“定日”中:
甲子日—子丑交节;
乙亥日—亥子交节;
丙戌日—戌亥交节;
丁酉日—酉亥交节;
戊申日—申亥交节;
己未日—未亥交节;
庚辰日—辰亥交节;
辛卯日—卯亥交节;
壬寅日—寅亥交节;
癸丑日—丑亥交节
这十个加上,隔5天再加10个:
甲子日—子丑交节;
甲戌日—戌亥交节;
乙亥日—亥子交节;
乙酉日—酉亥交节;
丙申日—申亥交节;
丁未日—未亥交节;
戊晨日—辰亥交节;
己卯日—卯亥交节;
庚寅日—寅亥交节;
辛丑日—丑亥交节
最后再加上剩下4个:
甲子申卯酉午卯日。
依此类推,全都是一年里干支反复出现的定日!
这些定日期间可都是大事情,都被当成是征兆。
例如正午天晴,农民们可以放心地做事丰收;如果正午天阴,农民们可以开始考虑明年的事了;如果午夜下了冰,到了明年庄稼就丰收;如果正午下雪,到了明年洪水就来了;如果午夜天晴明亮,农民们开始备战!
因为这样预示着天气会有大变化!
这些都是我国农谚的结合,全都在不断演变中适应着时代变化,更成为了我们参考运用的对象。
实际上这些定日期间所想象出的变化都是从“阴阳”和“天干地支”的组合演变而来,同样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所在同样代表着生活智慧!
天气预示。
十月把二十三作为“杨公忌”,自然也暗含了一些含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天同样农谚所蕴含的信息,成为万千农民所运用的参考对象。
这些农谚中就能看出十月二十三这一天所包含的一些天气预示。
例如:“诗云:‘十月三了大风刮,冻死田边小白鸭’,又说过‘到了二十二,小雪下得不要切’。
还有一句:“大雪之后二十八,水沟全都被冻沙”
其他还有些更直接:“小雪下来地冻硬;大雪下来地冻僵;寒露下来地霜糖”。
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记忆方式,但是仔细分析就能看出来其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
例如这几句要点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句提到的“小白鸭”主要指的是农田里面用来除害虫的小白鸭,这意味着一旦小白鸭死掉,那么其他食物就会被虫害占领。
第二句意思是说:大雪之后气温已经很低了,但是没有降大雪,这说明明年将不会有好收成。
第三句:“水沟全都被冻沙”,意味着在这个时候可以开始封沟,这样能让土壤更加变得坚硬,不容易风化。
第四句“寒露下来地霜糖”,寒露的时候芋头、红薯就不容易长好了,这时候有霜糖的话不能打,因为它们已经长坏了等等。
可以看出这些句子虽然古老但数据十分准确!
结冰的时候多数代表着严寒,如果在19号的时候结冰,那么预计明年三四月份的时候也会寒冷,如果19号能见到日头,那么35月份的时候天气将会变得炎热无比。
再比如说,如果十九号这天降下小雨,那么说明迎接冬天高温带来的春寒,明年可能会因为施肥减少而缺满收成为主;如果十九号这天下大雨,那么可能会迎来温和的春春寒,这样明年有比较适合丰收;如果十九号这天下小雪,那么要封沟,毕竟事实上并没有降很多雪,不适合再施肥。
总而言之,尽管这些古老民谚难免有不准确的说法,但是从中能看出很多科学性的东西,也能确认他们在原理上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因此还是值得我们能够实际证明和运用。
同时,在这一天天气如何也会影响着之后很多事情,因此还是需要农民们多多观察才能适应天气。
所以才有“十月怕廿三”的说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