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寒露“宜雨不宜晴”?今年冬天很冷?就看寒露的表现
今日寒露!寒露“宜雨不宜晴”?今年冬天很冷?就看寒露的表现
寒露是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季第5个节气,其交节时间为阳历的10月8-9日。
寒露节气过后,冷空气开始强盛起来,西北地区的冷空气进入内陆,将让我国大部区域迎来降温,深秋迎来,冬天也近在咫尺。
那么,为何民间说寒露“宜雨不宜晴”呢?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其实老祖宗的农谚早就给出了答案,一起来看看。
01、寒露“宜雨不宜晴”
寒露作为秋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其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农民朋友通常会依据寒露的天气情况,做好接下来的农事安排。
至于寒露什么天气最有利于农业耕作,老农们常常说“寒露宜雨不宜晴”,这是为啥?从农谚中为大家答疑解惑。
1、“寒露有雨,以后多雨”
这句农谚意思很简单,如果寒露当天下了雨,那么往往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里雨水会较为频繁。
而降雨不仅会带来温度的骤降,还可能导致持续的湿冷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秋雨持续降落,容易导致土壤湿度过大,影响农作物的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此外,持续的阴雨天气还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额外的压力。因此,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寒露节气当日的降雨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2、“寒露有雨雨淋淋”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如果寒露节气出现降雨,那么接下来的秋雨可能会连绵不断,甚至持续到霜降时节。这种阴雨绵绵的天气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特别是在华南地区,此时晚稻正在生长中,且进入十分重要的扬花期,一旦此时连续阴雨天,将会严重影响“三秋”(秋收、秋耕、秋播)的进度和质量,导致稻谷减产甚至绝收。同时,阴雨天气还会影响农作物的晾晒和储存,增加发霉、腐烂的风险。
此外,寒露节气还需要提防“寒露风”的侵袭。寒露风是一种南下的强冷空气,它所过之处必然会出现大风、快速降温天气,对水稻等的危害极大。
一旦晚稻等作物遭遇了寒露风,就很容易会出现空壳、瘪粒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
3、“寒露有雨霜冻早”
“寒露”、“霜降”是两个不同的节气,其中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夜间温度非常低,毕竟霜是空气冷凝到0℃以下形成的冰晶。
而如果寒露之时降雨,那么根据经验判断,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迎来霜冻,这对农民而言不是好消息,棉花、水稻、红薯等作物生长、收获都是威胁,很容易出现减产。可见,寒露当天更适合晴天而非雨水。
02、冬天冷不冷?农谚给出答案
1、“寒露怕晴天,晴天冬不冷”
与寒露有雨相比,寒露节气天气晴朗则被视为一个相对较好的预兆。因为晴天往往预示着冬天相对暖和,大家不用担心会被冻着。
然而,对于靠天吃饭的老农们来说,这并非好消息,毕竟冬天太过缓和 会导致降雪减少、病虫害增多等问题。
不过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就算冬天天气暖和,也不用担心来年的“春旱”问题。近年来,暖冬已十分普遍,但我国的越冬小麦产量逐年稳步提高,这就是农业技术提高的最好作证。
2、“寒露无雨,百日无霜”
从字面上来看,如果寒露这天晴空万里,那么接下来的日子里,很可能将是一个相对温暖的冬季,霜降的日子也会相应推迟。相反,如果寒露时节阴雨绵绵,那么这往往预示着冬天会来得更早、更冷。
那么,这背后的科学原理又是什么呢?从现代气象学的角度来看,寒露晴朗无雨,意味着冷空气势力较弱,暖湿气流相对活跃,因此冬季来得较晚,气温也相对较高。
而寒露阴雨绵绵,则预示着冷空气已经开始南下,气温将迅速下降,冷空气自然也会来得更早、更猛烈。
3、“早寒露冻死牛,晚寒露暖烘烘”
这句农谚进一步细分了寒露节气的早晚对冬季气候的影响。
由于农历中存在闰月,导致每年寒露交节的农历时间不尽相同,如果寒露对应的农历是八月份,那就是早寒露,预示着冷天来得早,冬天会相对寒冷。
而晚寒露则是农历九月交节,预示着冷天会来得晚一些,冬天可能会相对暖和。
今年的寒露交节时间为农历九月初六,显然属于晚寒露的范畴,因此根据老祖宗的经验,冬天可能会温暖一些。
4、“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涟涟”
这句谚语则将寒露的天气与来年早春的气候联系了起来。如果寒露这天下雨的话,那么来年正月和二月也很可能会多雨。
这样的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是有利的,因为雨水可以滋润土地、促进作物生长。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早春的寒冷多雨天气也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不便。
5、“寒露晴天冬雪少,寒露有雨冬雪多”
这句农谚流传甚广,尤其在北方地区深受农民信赖,其意思其实不难理解。
若寒露这天晴空万里,则预示着冬季雨雪比较少,气温相对偏高,是个相对温暖的冬天;反之,若寒露这天阴雨绵绵,则冬季雨雪频繁,气温偏低,是个寒冷的冬天。
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是大气环流与季节转换的复杂作用。晴天意味着高空冷空气势力较弱,冬季暖湿气流不易南下,因此雨雪稀少;而雨天则可能预示着冷空气活动频繁,冬季雨雪随之增多。
6、“初一寒露后,单衣过寒冬”
从字面上来看,若九月初一出现在寒露之后,则预示当年冷空气来得比较早,随后真正的冬天反而较为温暖,以至于穿着单衣就能够过冬。
这虽为夸张之辞,却反映了大家对温暖冬天的期待。然而,温暖的冬天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病虫害易发、作物生长周期延长等。
不过今年的寒露是农历的九月六日,说明冷空气来得要迟一些,到了严冬时反而寒冷很多,不用担心庄稼生长问题。
7、“寒露当天雨绵绵,三九四九雪堵门”
若寒露日降雨连绵,则预示着三九天和四九天(即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将有大雪甚至暴雪降临。
这里的“雪堵门”形象地描绘了雪量之大、积雪之深。大雪虽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的生长,但过量的降雪也可能引发雪灾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农民需提前做好防寒防冻和防灾减灾的准备。
03、看天气预报如何
从以上来看,如果寒露当天下雨,那将不利于晚熟作物的秋收工作。但寒露这天有雨,也意味着冷空气来的比较早,冬天雨雪较多。
根据今天的天气预报分析,从10月8日至10日,我国北方地区将迎来一股弱冷空气,这使得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将迎来3-6℃的降温,且还会带来4-5级的偏北风。
此外,在川西南、滇中北、黔西等地还会迎来中到大雨或暴雨天气,川西高原以及青海东南部还将迎来雨夹雪天气。
而至于南方地区,如粤东、浙南、赣中、福建、台湾岛、海南岛将迎来小到中雨天气。
也就是说,以上这些地区冷空气来得比较早。特别是南方地区晚稻还未成熟,此时降雨不利于其生长,农民需要做好准备了。
当然,寒露节气的农谚发展到今天,受温室效应等的影响,可能已不再适应,农民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主,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