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安倒闭的砖厂,统领本县建材市场半壁江山大厂仍被时代淘汰
广西隆安倒闭的砖厂,统领本县建材市场半壁江山大厂仍被时代淘汰
上段时间去观看破产后的白马煤矿,顺路看到路边的一家砖厂,起初以为是一家工业厂,打听厂名为丁当镇白马煤矿砖厂。白马煤矿砖厂顾名思义就是这家砖厂归白马煤矿所有,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国营厂,不过白马煤矿是那龙矿务局的下属单位,那龙矿务局又是国有企业,本质上的白马煤矿砖厂仍旧是国营厂。

高大的烟囱,宽大的厂房,这就是上世纪60年代起国营企业的标志。国营企业它不仅是一个生产民生物资的单位,而且还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拥有自己独立的物资供应链,有自己的生活社区,完善的公共资源,还有自己的子弟学校和技工学校。白马煤矿砖厂是白马煤矿的直营厂,想来这家砖厂的所有设施跟不远的白马煤矿共同拥有,所以在白马煤矿砖厂并没有看到大量的职工生活区。

在白马煤矿游玩的时候看到几位留守职工,期间提起过白马煤矿砖厂,只是提到已经破产,没有细问到哪一年破产,也没有提问砖厂是哪一年建的厂。当然不用问也能猜想得出来,白马煤矿80年代末开始枯竭,为了转型和安置矿工才建起这家砖厂。据度娘提供的信息,白马煤矿砖厂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成产非金属矿物制品企业,注册资金为100万元。

一百万元的企业在当时是定性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大致为800人左右,加上临时工可能会超过1000人。不过以当时的环境,想来这家砖厂的工人除了技术员外,大部分都是白马煤矿的矿工。白马煤矿砖厂经营范围主要有多孔砖生产、销售,煤渣、废渣销售,煤矸石加工、销售的业务。

白马煤矿砖厂想来也跟很多国营厂一样,从原有的国有性质改为民营性质,紧接着就是大量职工下岗,直到最后资不抵债而破产。砖厂跟很多工厂不一样,所需要的资源也就是泥巴,对环境污染可能没多大,不过常年取泥会对当地的生态带来破坏。导致白马煤矿砖厂破产的不是资不抵债,给其致命一击的有可能是环保不达标。

厂房里面的轰鸣声,工人们忙碌的背影,还有大卡车拉砖头往各个工地送货,公路被大卡车压坏而每年都修修补补,这些场景或许在10年前还能看到,10后的白马煤矿砖厂也只能看到废弃的厂房和大量的机器了。要知道在10多年前,隆安县境内的多孔砖质量绝对是杠杠的,那桐镇的隆安砖厂和长安砖厂,还有南圩镇的砖厂,听到白马煤矿砖厂后就直接放弃竞争。,足见当时这家砖厂多么的牛气。

砖厂大门旁一堆废铜烂铁,看到的不是一堆废弃铁器,而是这家工厂的机器更换率有多高,从机器损耗程度更能体现出当年它有多么的兴旺。疑惑的是,既然工厂已经破产,为何这些废铜烂铁不处理掉,当废铁卖即便不能发大财,起码也为厂里收集到微弱的资金。如果这些废铁不处理掉,恐怕再过几年可能都会被氧化掉大部分,以致最后无故蒸发。

砖厂的办公楼,能够在这里办公的除了厂长副厂长外还有工会主席和各个科室的领导。职工大部分都是在闷热的环境下搬砖,领导在办公楼里上班,应该可以吹吊扇办公,可能厂长和副厂长的办公室里都有空调。办公大楼现在已经人去楼空,当年羡慕在办公楼上班的工友们,现在可以去办公楼上班了,不过没有工资领。

砖厂周边转悠,终于看到一处职工生活区,不过也就一排平房,屋顶还有烟囱,能够居住这样的房子,想来一定是厂里的领导。白马煤矿的生活区,楼房大多数都是单间,使用的都是公共卫生间,伙食只能到职工饭堂吃。只有平房才有炉灶、卫生间等设施,职工并没有生活做饭的条件,更没有这样的待遇。能够生火做饭的宿舍,想来也只有领导才会有。

从白马煤矿到砖厂的路边还发现一家关门的饭店,砖厂没有破产之前,这家饭店的生意应该非常的旺。厂里的工人下班后一定会来这里吃一顿,特别是发工资的时候,酒鬼们一定来喝上一两口,或者是一醉方休。同时也不得不佩服这家饭店的老板,知道这里是收入稳定的生活区,砖厂的职工们即便是赊账也不担心,毕竟还有工资领。工厂破产后,这家饭店也只能是回忆了。

砖厂倒闭后留下的就是一个巨大深坑,不知这片土地是白马煤矿的还是白马村的,如果是白马村的集体土地,想来将这个深坑当水库或者鱼塘养鱼,或许还能给这片死气沉沉的土地带来生机。白马煤矿和砖厂破产,想来当时的领导一定想转产,将这里的资源整合利用起来,只不过当时的条件限制,转产不成功,最后也只能顺其自然了。资源整合再利用,破产转产一度是矿产企业再起生机的机会,只不过以当时的认知放弃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当时重视,将这里打造成工业遗址旅游,想来白马煤矿曾经拥有7000多人的生活区不会像现在这样死气沉沉。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