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起,北京自然博物馆实行分段预约参观
下周起,北京自然博物馆实行分段预约参观
16日,自然博物馆的现场预约窗口将迎来最后一个开放日。从下周起,该馆将实行分段预约参观。
自博馆提示,12月18日之后参观的观众请于12月17日14时开始预约。18日起,取消现场预约服务窗口。该馆全天参观人数为7000人,其中常设展览参观人数为6000人,临时展览参观人数为1000人。完成预约的观众,于参观当日,按照预约的参观时间段参观,错过预约时间段将不能入馆。

自然博物馆位于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这里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 自博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余平方米。在这里有花花世界,北京人足不出户可以遍揽世界各地珍稀动植物,可以穿越万年了解人类进化史。 这座博物馆里还收藏着世界各国友好人士赠送给我国国家领导人的部分礼品标本,比如早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给毛泽东的亚洲象标本、朱德转送的鳄鱼标本等各类礼品标本。其中比较珍贵的还有新西兰坎特伯雷国家博物馆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种地球上巨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而这件标本也是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
今年夏天,博物馆里的《植物世界》还升级了。进入850余平方米的展厅,仿若进入了一个植物世界。植物演化区域,以时间为轴,从地球诞生开始,蓝细菌、藻类植物、裸蕨类植物等植物界的“前辈”难得地露脸儿了;被子植物区域,形态各异的叶子、绚丽多彩的花,加上千奇百怪的种子果实,令观众目不暇接。展厅里,观众还可以走进“热带雨林”“红树林”“荒漠”“高寒”等环境,近距离欣赏各处独有的植物。
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也在展厅中亮相。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化石是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距今约1.25亿年前,属于早期水生草本被子植物类型。自博讲解员介绍,它们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以及全球被子植物起源的研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刘冕
编辑:王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