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常平仓:穿越千年的粮食智慧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常平仓:穿越千年的粮食智慧 起源:古老智慧的萌芽 常平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当时,齐国名相管仲提出了 “敛轻散重” 的经济思想 ,认为国家应在粮食丰收、价

常平仓:穿越千年的粮食智慧

起源:古老智慧的萌芽

常平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当时,齐国名相管仲提出了 “敛轻散重” 的经济思想 ,认为国家应在粮食丰收、价格低时收购储存,在粮食歉收、价格高时出售,以此来平衡粮价、保障民生。这一思想,犹如一颗智慧的种子,为常平仓制度的诞生埋下了伏笔。《管子・国蓄》中记载:“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其核心便是主张统治者依据市场中商品的丰歉盈缺,制定相应的反向调节政策 。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的 “平籴法” 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念。李悝认为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因此提出政府应在丰年收购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在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备荒救灾 。他将丰年和灾年各分成大、中、下三等,丰年政府收购粮食,灾年政府售卖粮食。越是丰收,政府强制购买的越多,反之,灾祸越大,政府卖粮也越积极。“平籴法” 的实施,使得魏国百姓生活安稳,国家经济繁荣,为常平仓制度的正式确立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汉书・食货志》详细记载了 “平籴” 的具体内容:“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 李悝建议政府根据不同的收成情况,通过分级收储与抛售实现 “取有余以补不足” 。

历经数百年的思想沉淀与实践探索,常平仓终于在西汉时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 54 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请 “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从此,常平仓作为一项正式的国家制度,开始在华夏大地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和发展 。

诞生:汉宣帝时期的创举

西汉时期,汉武帝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国家财政空虚,百姓生活困苦 。汉昭帝即位后,虽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但粮食危机依然存在 。直到汉宣帝刘询登基,这位深知民间疾苦的帝王,决心彻底解决粮食问题,常平仓制度应运而生。

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 54 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向宣帝提出了一项极具前瞻性的建议:在边郡设立常平仓 。他认为,以往每年从关东向京师漕运谷物,耗费巨大,若能在边郡就地收购粮食储存,不仅可节省漕运费用,还能在粮价波动时发挥调节作用 。《汉书・食货志》记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 这一建议得到了汉宣帝的采纳,常平仓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

常平仓的设立,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举措。它以国家的财力为后盾,通过改变市场上粮食的供应量,来达到稳定谷价、调节市场的目的 。在粮食丰收、价格低廉时,常平仓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使农民的辛勤劳作得到合理回报,避免了 “谷贱伤农” 的困境,从而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而在粮食歉收、价格飞涨时,常平仓又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粮食,让百姓能够买得起粮,不至于因 “谷贵伤民” 而陷入困境 。这一举措,不仅稳定了粮食市场,也巩固了封建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

发展:历代王朝的传承与完善

常平仓自西汉设立后,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与完善,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和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东汉时期,常平仓的设置虽有波折,但仍在部分地区得以延续。汉明帝永平年间,曾拟设置常平仓,却因刘般以 “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 为由反对而作罢 。然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常平仓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弊端,如豪强大族利用制度漏洞谋取私利,损害百姓利益 。尽管如此,常平仓的理念和作用依然深入人心,为后世所重视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常平仓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在一些相对稳定的时期和地区,常平仓仍在发挥着调节粮价、备荒救灾的作用 。晋武帝泰始四年(268 年),立常平仓,丰年则籴,岁俭则粜 。齐武帝时,米谷布帛价贱,议立常平仓市买积储,永明六年(488 年),诏出上库钱于京师市买,令诸州各出钱于所在地市买储之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粮食危机,稳定了社会秩序 。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常平仓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唐朝建立后,十分重视常平仓的建设和管理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年),设置常平监官,负责常平仓的相关事务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 年),命州县并置义仓,凡置地亩纳二升(高宗时改为按户等出粟)储之,凶年赈给或贷民为种秋熟纳还 。

十三年,令洛、相、幽、徐、齐、并、秦、蒲诸州置常平仓 。玄宗开元七年(719 年),扩大设置常平仓的地区,并定常平仓本上州三千贯,中州两千贯,下州一千贯;大抵谷贱时加时价三钱为籴,不得抑配,贵时减价出粜 。此时的常平仓,不仅在调节粮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成为了政府储备粮食、应对灾荒的重要手段 。据《通典》记载,唐天宝八年(公元 750 年),关内、陇右、河北、河南诸道常平仓已有库存谷粟四百六十万二千二百二十石 ,这充分显示了唐朝常平仓的规模和实力 。

两宋时期,常平仓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宋朝政府更加注重常平仓的管理和运营,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 。景德三年(1006 年),诏 “上封官请于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两浙各置常平仓” ,进一步扩大了常平仓的设置范围 。同时,宋朝还对常平仓的粮食收购、储存、发放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常平仓能够正常运转 。例如,规定常平仓的粮食必须定期晾晒,防止霉变;在发放粮食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正 。此外,宋朝还将常平仓与其他仓储制度相结合,如义仓、社仓等,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粮食储备和调控体系 。

元朝时期,常平仓依然是国家粮食储备和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力推行粮仓制度,常平仓不仅承担了调整元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任,而且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分布范围较广 。为了更好地管理粮仓,忽必烈将中央粮仓和地方粮仓合并,统一管理 。元朝对粮仓制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粮食干净整洁、粒粒饱满,检验不合格的一律拒收,看守粮仓的负责人将受到处罚 。在粮食运输方面,也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以确保粮食的安全运输 。然而,元朝后期,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原因,常平仓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

明朝时期,常平仓的发展经历了起伏 。起初,明朝主要依靠预备仓来储备粮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备仓的管理和运作出现了诸多问题,逐渐走向衰败 。在这种情况下,常平仓开始得到迅速发展 。成化年间,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李宾奏请设立常平仓,以应对当时的饥荒和流民问题 。随后,明廷决定在应天府设立常平仓,并从南京各卫官军的俸禄中拨出一部分作为仓粮来源 。起初,常平仓并未设立专官管理,而是由地方政府自行管理 。直到成化七年,应天府民告仓粮湿腐,明廷才设立常平仓官,加强管理 。

此后,常平仓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推进,在嘉靖时期开始迅速扩展 。徐栻提出由 “府州县动支官银籴米”,利用 “空仓、空寺院” 建设常平仓,并认为 “其行甚易,其效颇多” 。在万历朝及之后,东南地区常平仓的规模开始逐渐扩大 。南直隶淮安郡守姚锭在大军预备仓旁另创常平仓,并制定了五条仓约 。盐城县令陈治本 “下车之初,即建常平仓五,实粟其中” 。浙江常平仓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支持,乌程县常平仓四座,“万历二十年,分守道张朝瑞行县创建” 。嘉兴府所属的嘉兴县、嘉善县、海盐县、平湖县、石门县、桐乡县等,也多有常平仓兴建 。同时,常平仓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除了承担平抑本地粮价、赈救周边灾荒的传统职责外,还开始扮演起应急性综合保障仓储的角色 。

清朝时期,常平仓制度达到了较为完善的程度 。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常平仓的建设和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常平仓体系 。《清史稿・食货二》详载 “其由省会至府、州、县,俱建常平仓,或兼设裕备仓” 。常平仓的粮食来源主要包括官拨银两购买、地方赋税征收、民间捐赠等 。在管理方面,清朝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常平仓的粮食出入、仓储保管、官员职责等都有明确规定 。

例如,规定常平仓的粮食必须每年进行盘点,如有亏损,要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 。同时,清朝还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常平仓的粮食,如在灾荒时期,不仅可以直接赈济灾民,还可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让灾民参与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既解决了灾民的生活问题,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直到今天,河北蔚县仍保留着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常平仓旧址,见证着常平仓曾经的辉煌 。

运作:平抑粮价的经济逻辑

常平仓的运作机制,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逻辑,其核心在于通过 “籴”(买入)与 “粜”(卖出)这两个关键动作,巧妙地调节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达到稳定粮价的目的 。

在丰收之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上粮食供应充足,甚至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此时,粮食价格往往会大幅下跌,农民辛苦劳作一年的成果,却可能因为粮价过低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就是所谓的 “谷贱伤农” 。常平仓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 。一方面,这使得农民能够以较好的价格出售粮食,保障了他们的经济利益,提高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为后续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常平仓大量收购粮食,减少了市场上的粮食流通量,使粮食的供求关系逐渐趋于平衡,从而稳定了粮价,避免了粮价的过度下跌 。

当灾荒之年来临,粮食产量锐减,市场上粮食供应短缺,供不应求导致粮价飞涨 。普通百姓可能因为买不起高价粮食而陷入饥饿困境,这便是 “谷贵伤民” 。常平仓再次挺身而出,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储备粮食 。这不仅增加了市场上的粮食供应量,缓解了粮食短缺的状况,还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迫使其他粮食供应商降低价格,从而平抑了粮价,让百姓能够买得起粮食,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

常平仓的运作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 。在收购粮食时,会根据当年的粮食产量、市场价格以及仓储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和数量 。同时,为了确保收购的粮食质量,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检验和筛选 。在储存粮食的过程中,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防潮、防虫、防鼠等,以保证粮食的品质不受损害 。而在出售粮食时,同样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粮价情况,制定合理的出售价格和数量,并且会优先保障受灾地区和贫困百姓的粮食供应 。

例如,在宋代,常平仓的运作就有明确的规定 。《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常平仓在收购粮食时,一般会在夏秋时节,粮食丰盈、粮价贱时进行购买,价格通常高于市价 。赈籴的原则是 “上熟籴三而舍一,中熟籴二,下熟籴一” 。在出售粮食时,赈粜的原则一般为 “小饥则发小熟之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敛” 。并且,为了防止富裕人户乘机敛聚,往往采取凭证出售和限量出售的办法 。如韩琦在赈粜时,“出粜之时,令诸县取逐乡近下等第户姓名,印给关子,令收执赴仓 。每户粜与三石或两石,惟是坊郭则每日零细粜与,浮居之人每日五升或一斗” ,确保真正贫困的百姓能够得到实惠 。

作用:稳定社会的中流砥柱

常平仓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犹如一座坚固的堡垒,为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

在粮食安全方面,常平仓是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常年的粮食储备,确保了在任何时候,国家都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这种充足的储备,不仅为应对灾荒、战争等紧急情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古人所说:“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 常平仓的存在,使得国家在面对各种困难时,能够从容不迫地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避免了因粮食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 。

当灾荒降临,常平仓更是成为了百姓的救命稻草 。在旱灾、水灾、蝗灾等自然灾害面前,农作物往往会遭受严重损失,导致粮食歉收 。此时,常平仓迅速开启赈灾模式,将储备的粮食源源不断地发放到灾民手中 。这些粮食,如同甘霖一般,滋润着受灾百姓的心田,使他们能够度过艰难的时期,不至于陷入饥饿和死亡的绝境 。例如,在宋代,常平仓在灾荒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熙宁八年(1075 年),两浙路发生大旱,常平仓及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使得许多百姓得以生存下来 。

常平仓的存在,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丰收年景,常平仓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让农民能够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避免了 “谷贱伤农” 的情况发生 。这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还提高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激励他们在未来的生产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而在灾年,常平仓又会以较低的价格向农民出售粮食,帮助他们解决口粮问题,确保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通过这种方式,常平仓有效地调节了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为农业生产创造了稳定的市场环境 。

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常平仓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粮食价格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常平仓通过 “平籴”“平粜” 的方式,有效地平抑了粮价,避免了粮价的大幅波动 。这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减少了因物价波动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同时,在灾荒时期,常平仓的赈济活动,为受灾百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避免了因饥饿而导致的社会动荡 。它就像一个社会稳定器,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

困境:制度实施中的难题与挑战

尽管常平仓在维护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

管理腐败是常平仓面临的一大难题 。常平仓涉及大量的粮食和资金,这使得一些官员和胥吏心生贪念,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在粮食收购环节,他们可能会虚报收购数量,将多余的资金中饱私囊;或者故意压低收购价格,损害农民的利益 。在粮食发放时,又可能会克扣粮食,将好粮换成劣质粮,甚至与不法商人勾结,倒卖常平仓的粮食,从中获取暴利 。例如,在清朝,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谋取私利,在常平仓粮食出粜时,故意抬高价格,然后将差价收入自己囊中 。还有些官员在常平仓粮食收储过程中,收受粮商贿赂,对粮食质量把关不严,导致常平仓储存的粮食质量低下,无法满足灾荒时期的需求 。

粮食损耗也是常平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古代,粮食储存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这使得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害,导致损耗严重 。此外,由于常平仓的粮食需要定期进行晾晒和翻仓,这也会造成一定的损耗 。据史料记载,在一些朝代,常平仓的粮食损耗率甚至高达 30% 以上 。例如,在唐代,由于仓储设施简陋,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潮发霉,导致大量粮食变质无法食用 。

资金短缺同样给常平仓的运营带来了困扰 。常平仓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收购粮食的资金、仓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管理人员的薪酬等 。然而,在一些时期,由于国家财政困难,无法为常平仓提供足够的资金,这使得常平仓的规模和功能受到限制 。例如,在明朝后期,由于战争频繁,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常平仓的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常平仓无法正常运转,甚至荒废 。

此外,常平仓的管理和运作还受到政治局势、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在政治动荡时期,常平仓的管理往往会陷入混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而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年份,常平仓的粮食储备可能会迅速耗尽,难以满足灾民的需求 。例如,在北宋末年,由于金兵入侵,社会动荡不安,常平仓的管理陷入瘫痪,无法为百姓提供有效的帮助 。在明朝末年,连续多年的旱灾和蝗灾导致粮食大幅减产,常平仓的储备粮很快就被消耗殆尽,无法应对如此严重的灾荒 。

当代启示:古为今用的价值

常平仓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创举,虽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但其蕴含的智慧和理念依然熠熠生辉,为当代社会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

在粮食储备方面,常平仓的经验告诉我们,充足的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当今时代,尽管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自然灾害、国际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工作,加大对粮食仓储设施的投入,提高粮食储备的规模和质量 。同时,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储备粮食的质量安全和数量稳定 。例如,利用智能化仓储设备,实现对粮食储存环境的精准控制,减少粮食损耗;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粮食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储备策略 。

常平仓制度在市场调控方面的做法,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价格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度的价格波动会对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影响社会的稳定 。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健全粮食市场调控机制,通过储备粮的吞吐等手段,平抑粮食价格,维护市场的稳定 。当市场粮价过低时,政府可以通过收购储备粮等方式,增加市场需求,提高粮价,保护农民的利益;当市场粮价过高时,政府则可以投放储备粮,增加市场供给,降低粮价,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

从民生保障的角度来看,常平仓体现出的民本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粮食安全和民生问题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的稳定生产 。通过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科技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确保他们在粮食价格波动时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例如,在灾荒时期,及时启动应急救助机制,向受灾群众发放粮食和生活物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

常平仓制度所蕴含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理念,也是我们在当代社会需要传承和发扬的 。我们要树立风险意识,增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粮食安全领域,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粮食生产和供应情况,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和谋划 。加强对粮食安全形势的监测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粮食危机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

结语:传承与发展

常平仓,这一古老而伟大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流淌了两千多年,它见证了无数个王朝的兴衰更替,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担当 。从春秋时期的思想萌芽,到西汉时期的正式创立,再到历代王朝的传承与完善,常平仓始终在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和调控体系的核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和宏观调控智慧的生动体现 。

尽管常平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如管理腐败、粮食损耗、资金短缺等,但它所蕴含的理念和价值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在当代社会,粮食安全依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常平仓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充分借鉴常平仓的智慧,加强粮食储备,完善市场调控机制,保障民生福祉 。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不断创新和发展粮食储备和调控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

常平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可磨灭 。让我们铭记这份古老的智慧,将其传承和发展下去,为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繁荣贡献力量 。

相关文章

    ​世界13款比较成功的机枪

    ​世界13款比较成功的机枪

    ​从红三军团将领的发展及授衔说起(一)

    ​从红三军团将领的发展及授衔说起(一)

    ​争夺“AI领跑者”,北京靠什么

    ​争夺“AI领跑者”,北京靠什么

    ​脑满肠肥之辩证

    ​脑满肠肥之辩证

    ​学易经基础入门知识99条

    ​学易经基础入门知识99条

    ​10款铁板菜,款款诱人!回去做!

    ​女生最放不下第几任男友

    ​女生最放不下第几任男友

    ​女生渴望收到的礼物(让女生瞬间感动的礼物)

    ​女生渴望收到的礼物(让女生瞬间感动的礼物)

    ​女生喝醉是不是在给我机会?

    ​女生喝醉是不是在给我机会?

    ​女生18岁应该送什么礼物

    ​女生18岁应该送什么礼物

    ​教大家看刷票公司是怎么操作刷票的

    ​黄金灯鱼的简介-饲养黄金灯鱼的环境

    ​黄金灯鱼的简介-饲养黄金灯鱼的环境

    ​不能在一起的爱算真爱吗(不能在一起的爱)

    ​不能在一起的爱算真爱吗(不能在一起的爱)

    ​这些别出心裁的菜名你见过几个?

    ​这些别出心裁的菜名你见过几个?

    ​迎江寺

    ​迎江寺

    ​女生发朋友圈骂人针对谁怎么办

    ​女生发朋友圈骂人针对谁怎么办

    ​女生18岁应该送什么礼物,值得送精选清单

    ​女生18岁应该送什么礼物,值得送精选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