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如何看懂日本历史教科书争议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如何看懂日本历史教科书争议 在涩谷的地铁出口街上,一个身着白衣的男子,站在一台宣传车上,手上拿着日本国旗,身旁立著「自主宪法制定」、「帝国宪法复元」等口号,大声发表

如何看懂日本历史教科书争议

在涩谷的地铁出口街上,一个身着白衣的男子,站在一台宣传车上,手上拿着日本国旗,身旁立著「自主宪法制定」、「帝国宪法复元」等口号,大声发表政治主张。在车旁的一群男子,则著整齐的制服,举著「国体护持」的关东旗,在旁警戒。在下班时间,这样的场景很是引人注目。但身着时髦衣饰的行人,并没有停下来一分钟,聆听这位白衣男子的主张。这样的场景,恰好说明民族主义在日本的处境。极少数的人声音很大,企图让这个社会了解他们的主张,但绝大多数的民众,只专注在眼前的生活。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今日,德国却是欧洲的贸易与外交领袖。

主要的原因,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对于战争进行的认错、悔改与赔偿。德国历任的总理,不但在各式场合诚心表达悔改,提供德国罪行受害者的赔偿,并且广建纪念馆,提醒自己与世人勿重蹈覆辙。

德国的悔改经验,并非幡然转性,一蹴可几。事实上,德国与欧陆国家的和解,乃是天时地利配合才能成功。在国际政治上,德国在战后为美苏英法四国占领,同盟国在占领期间对于德国实施了「去纳粹化」与民主化的改革。在1949年的纽伦堡大选中,纳粹的主要战犯受到惩处,纳粹组织也遭取缔,使得德国政治上的纳粹势力一扫而空。结果,德国行政与司法体系中的纳粹势力一扫而空,追诉纳粹罪行没有期限,完全扑灭了世人于纳粹再起的疑虑。

图为德国政府代表约德尔上将在驻法国兰斯的盟军最高司令部向美国、英国、苏联三国代表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除了国际政治以外,德国政治领袖对于纳粹犯下的罪行亦真诚进行道歉。战后首任总理艾德诺提供全世界犹太大屠杀幸存者战争赔偿;布兰特总理于1970年访波兰时于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梅克尔总理访日仍劝导日本「正视历史」。这样真诚且持续的态度,不但使德国获得邻国谅解,也开启德国的国际空间。1960年代, 法国即公开赞扬德国是重要的盟邦,这样的巨大改变,距离战争结束仅20年。

1970年,时任德国总理的Willy Brandt在华沙抗暴纪念碑前一跪,除了让个人得到诺贝尔奖外,也让德国在国际地位上大幅提升。

除了政治结构的改变,德国的历史教育更是欧洲和解的基石。在德国的历史课纲中,不但明确纳粹与种族大屠杀的讲授比重,并且要求学生参观集中营、纪念馆, 与酷刑幸存者对话。并且透过德、法、波兰等国合编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促成战后欧洲世代历史认知的和解,帮助了欧洲整合的进程。

欧陆和解的经验,显示历史教育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国际情势的影响、政治精英的组成与社会大众的认知,均需透过长期酝酿与推动,才能真实促成和解。在这点上,亚洲国家的战后和解历史,显然还有一条很长的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对于日本实施占领,在美国的日本重建计划中, 透过政治民主化与去军事化的措施来拆解日本的战争机器。然而,日本与邻国的和解,则在一连串的政治算计与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被视为交易的筹码,一再延迟。

日本二战投降后,根据「远东国际军事审判」甲级战犯共有:木户幸一等十六人无期徒刑,东条英机等7人死刑。图为警备车中的甲级战犯。

东亚政治情势对于历史和解的漠视,对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编汇亦有深远影响,亦历史教科书的编汇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场域。最著名的案例为「家永教科书裁判」,此一历史教科书作者为东京教育大学教授家永三郎,其所编汇之《新日本史》虽然对于日本殖民、侵略战争、南京大屠杀、满州七三一部队、冲绳登陆战强迫住民自杀事件均有客观记载,但在1962年的文部省教科书审查中,以书中所载之战争描述过于黑暗而予以否决。为此,家永教授针对教科书审查是否违宪问题于1965、1967与1984年提出三次诉讼,展开了一场长达32年之久的司法战。这场横跨到1997年的官司中,最高法院认为教科书审查并不构成违宪,但也部分支持政府滥用裁量权的观点。

家永三郎(前排右2)提起历时32年的「家永诉讼」掀起日本实务与学界检讨「教科书审定制度是否合宪」、「课程纲要是否妥适」、「教育自由及受教权内容」。)

1980年代以后,东亚各国交流日炽,教科书编汇问题益形复杂。一方面,中韩两国对于日本历史教科书持续淡化日本的侵略与殖民的事实表达不满。而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者认为主流的历史教科书过于压抑,在1996年组成「新历史教科书编汇会」,对主流的历史教科书提出批判。新历史教科书主张主流的史观为「自虐史观」,西尾干二、藤冈信胜与杉原诚四郎等学者提出相对的「自由主义史观」,强调日本的文化与传统,大幅淡化侵略犯行。

新历史教科书编汇会之立场自然引起中韩等国的注目,但其于同年出版的《教科书没教的历史》竟造成百万套以上的热卖,显示日本国内对于此一史观亦有一定的支持。新历史教科书编汇会在2001年以后开始推出 《新历史教科书》及《新公民教科书》经审查后上市,虽然采用的学校不多,但招来中韩两国的强烈批判。

2005年,扶桑社的《新历史教科书》再版,正逢日本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之际,中国各地就《新历史教科书》内容对于钓鱼台主权描述发起了激烈的全国性街头示威。2010年以后,东亚领土问题升温,中韩两国持续批判日本官方在领土议题上的立场。在2014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编汇指南明定钓鱼台、竹岛为日本固有领土。此举不仅在日本国内产生争议,亦造成中日韩三国关系紧张,影响推动今年的东北亚经贸整合。

学者林德(Jennifer Lind)则就国际的道歉与和解进行研究,著有《道歉国家》(Sorry States)一书,她发现国际政治的和解,必须由侵略国对于侵害人权的历史真诚道歉开始。由这个角度而言,要建构东亚的和解世代,日本或许还要做出更多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