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奥·人物 |“难度王”杨健银牌也不必遗憾
瞰奥·人物 |“难度王”杨健银牌也不必遗憾
8月7日下午的东京水上运动中心跳水池,2020奥运会跳水比赛的收官战——男子10米跳台决赛在这里结束。27岁的中国四川选手、有“难度王”之称的杨健,以580.40分的成绩获得银牌,同冠军曹缘一道,为中国跳水队捍卫了男子跳台的荣誉和优势地位。尽管未能实现奥运夺金的愿望,但是他也不必遗憾,一枚奥运会银牌、一个难度系数高达4.1的109B(向前翻腾四周半屈体)的超高难度动作,足以奠定杨健在男子10米跳台上世界最优秀运动员的地位。
和一天前刚刚夺得女子10米跳台冠军的14岁小姑娘全红婵相比,杨健的年龄足足是被称为“杏哥”的全红婵的2倍,他对于奥运会的理解与小妹妹真的是一点儿也不一样,而且还显得特别浪漫。在全红婵的脑海中奥运会“和别的比赛一样也就是跳5个动作”,而在杨健心中,能登上奥运赛场,是带有忐忑和期盼心情的“与情人相会”,杨健是这么说的:“奥运会就像是没见过面的一段爱情,只能听听彼此的声音。想亲自去见一见她,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他不仅见到了,与奥运相会了,还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一跳112.75的高分,让太多的人记住了他。
杨健的对奥运的无限憧憬显然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和不少从体操改跳水然后取得了优异成绩的选手走过的道路类似,1994年出生的杨健4岁就开始练体操,8岁天赋异禀的他就被选入了四川省体操集训队,却意外的被省跳水教练看中,第二年正式开始跳水训练。由于有了雄厚的体操基础,杨健在跳台上的进步神速,且敢于尝试其他队友不敢也没有能力去做的高难度动作。于是,杨健又很顺利的在2012年就再升一级,入选国家队。后来杨健在回忆那个时候自己的心情时,以“就跟高考生考入北大清华一样兴奋”来形容。
2012正赶上是伦敦奥运会年,不过18岁的杨健尽管在年龄和能力上还可以,但经验毕竟欠缺,何况当年的国家队中有他的老乡邱波,还有北京的林跃等好手,杨健显然与入选奥运队的标准还是差一些。在后来的这个奥运周期内,经过苦练,杨健的跳台水平可谓是突飞猛进,一下子就到了全国最前列。2013年,杨健在一站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上,完美完成了难度高达4.1的向前翻腾四周半屈体动作(109B),这是中国选手首次在国际大赛中突破难度系数4.0的动作,一举奠定了他“难度王”的地位。
2014年,杨健在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伦敦站比赛中,拿下男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并以616.50分创下了该项目的历史最高得分纪录。“我的天啊,这是神奇的最后一跳。我们要起立致敬,因为我们见证了历史。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太令人兴奋!”这是国际泳联评论员在比赛现场对杨健表现的评价。一次大难度的突破,一次超过600分的超高得分,这都是其他选手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正常保持下了这个状态,代表中国队参加里约奥运会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就在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的喀山游泳世锦赛上,这是作为翌年能否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一次重要参考赛事,他却因为不稳定的发挥而跌入低谷,仅获得了男子跳台决赛的第10名。低迷的状态,作为“梦之队”选手未能进入奖牌的争夺圈,这样的表现让队里对他的信任度降低,他再次与奥运资格失之交臂。这段时间也是杨健最为痛苦的时光,又是一个4年,杨建已经从少年变成了大小伙子,可还是未能见到他心心念念的奥运会赛场。回忆起那段经历,杨健感觉最大的不同就是心理状态,“我觉得有一个强大的心态和一个强大的心脏,对跳水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技术其实可以排在第二的。”
直到2016年底,杨健才重回国家队,因为他的能力摆在那里,国家队也不会埋没这样的人才。而经历了重大挫折后,杨健变得低调、内敛、沉稳、踏实,每次大赛的成绩和表现也日趋稳定。全运会与队友邱波联手夺得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之后,他又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夺得了男子10米台冠军,接下来就是在2019年光州世锦赛该项目上以598.65的高分夺冠。他用优异的成绩为自己作证:“东京奥运会,我准备好了!”在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最后阶段,杨健又获得了中国跳水奥运选拔赛两站比赛的冠军,这一次,奥运梦想终于走进现实,他以毫无争议的表现获得了征战东京的资格。
“奥运梦圆,不负每一次刻苦训练!”这是杨健的心语心愿,希望他能继续坚持到巴黎,并最终能站上最高领奖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艾林
编辑/张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