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若被被迫打仗,绝不会再是持久战,俄乌冲突就是前车之鉴
如果中国若被被迫打仗,绝不会再是持久战,俄乌冲突就是前车之鉴
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是的!
不同于身处和平盛世的中国,一些国家已经燃起战火,尤其是中东地区,近些年来战乱不断。
而这都有可能是三战的序幕!
比如,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二战的导火线是德国闪击波兰。而这些事件发生之际,鲜少有人会预测到将会带来一场世界大战,也正如当下的我们,无法预料哪次国际局势的变动,会是三战的导火线。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若是中国参战,绝不会再打成持久战!
为何中国不打持久战?又如何在战争中速战速决呢?
久战劳民伤财
中国打过不少持久战,胜过,也败过,而胜败的关键,不仅是战术上是否能运筹帷幄,还与军事实力有关。
拿与日本军队的战争举例。
公元1592年到1598年,爆发了第二次援朝抗日战争,日军侵占朝鲜,明朝出兵赴朝抗击日军。相较于第一次援朝抗日战争,明朝军队为获胜耗费了6年之久,而唐朝军队仅仅出兵10天制敌,
这并非唐明的军事实力存在悬殊,而是明朝军队因后勤问题和倭寇修筑立体防御工事等,不得不采取了“持久战”的战术。
好在,结局都是胜利。
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来犯,清政府调63万大军,仅因为海战、陆战接连战败后选择投降。
清政府草草结束战争,不仅因为日本军事力量超越中国,若继续打下去,日军可能会长驱直入,直逼北京,危及皇亲贵胄们的安危,还因为清政府内部出现后党和帝党派之争,始终无法统一意见。
结局是不仅战败,清政府为了保全自身利益,还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而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同样面临与日本军事存在巨大的悬殊的困境,还在抗日战争前期阶段,东北全境迅速沦陷,华北地区也出现巨大的人员伤亡,但与清政府的选择不同,中国军队决定打“持久战”。
1938年6月,毛主席在延安作《论持久战》,其中提到:“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
这番军事理论给当时处在抗日情绪低迷的中国军民打了一剂强心针!
1945年9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4年的抗日战争迎来了胜利,也是一次时间更长、战争难度更大的持久战的胜利。
而代价也是巨大的!
据资料显示,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高达3500万,不正常死亡人数上亿人,而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大大延缓了中国的发展速度。
也因此,在接下来爆发的解放战争,毛主席在战术上强调“速战速决”。
1948年爆发的辽沈战役中,毛主席接连发给东北野战军总部的电报上,都写着“AAAA”字样,意思是“十万火急”。
而无论是辽沈战役中“关门打狗”、平津战役中“瓮中捉鳖”,都包含着速战速决的时机。
因为彼时,建设新中国不仅是解放军战士们迫切希望实现的理想,也是民心所向,而腐败、暴戾的国民党军队失了民心,仅3年时间败退台湾地区,解放战争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实事求是地选择了打与不打“持久战”!
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后一次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从1979年爆发,到1989年结束,中国以“拖垮”越南、“熬干”苏联获得了胜利。
而这场战役选择“持久战”的重要原因,是战场始终控制在了中越边境,未破坏当时我国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发展,也没有大规模地劳民伤财。
如今,中国不仅是不愿意打持久战,更不愿意开战。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但唯有坐山观虎斗的第三者大发横财,而中国损的是国财、伤的是国人,代价太大。
因此,我国一直秉持着“合作共赢”的外交方针,但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
美国野心勃勃
美国的“战争财”自建国后,一直没有停止。
一方面,美国将中东地区当成了“聚宝盆”。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军队在前期占尽了优势,但美国在联合国上出面要求停火,令以色列得以喘息并反扑,最后以色列得逞建国,上百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埋下了中东乱局的伏笔。
另一方面,美国打压欧洲发展。
曾经的欧洲大陆上,德国、英国、法国等曾是赫赫有名的世界强国,还曾一力挑起过世界大战,但在战争时期向美国寻求贷款,又被美国钳制着内斗,不断削弱自身实力。
2024年7月28日,英国宣布“国家已破产”。
不仅国家实力大不如前,连代表欧洲利益的欧盟,也沦为了美国的工具,还逐渐丧失了话语权。
2022年9月,北溪管道被炸,被评将对欧洲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尤其是德国和西欧将失去了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
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被查明是乌克兰,还与俄乌冲突中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脱不了干系。可即便欧洲国家心知肚明,却也不敢与美国硬刚,还要继续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如今,美国对中国的虎视眈眈,也暴露无遗。
早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怂恿蒋介石“自立门户”,试图破坏与大陆分道扬镳。在遭到蒋介石拒绝后,又扶持起来一股“台独分子”势力,叫民进党,逐渐把持台湾地区,分裂中国。
据悉,1979年,美国表面上与“台当局”断交,但背地里却打开对台军售的大门,不到50年时间里共发起上百次对台军售,并且逐渐由防御性武器,变成攻守兼备性武器。
美国不止搅动台海局势,也借由菲律宾之首,加剧南海局势的严峻态势。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也令中美关系出现剧烈变动。
所以,中美“恐有一战”的推测,越来越多。若真爆发战争,中国如何在不打持久战的前提下应战呢?
师夷长技以制夷
都说,核武器的发明改变了战争形态。仅从美国在二战时向日本投放两颗核弹,不到一个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就能看出,核武器能快速结束战争。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核武器强国。
西方军事研究所不止一次地猜测中国核弹数量超过600枚,还预测2030年将“突破1000枚”,而在2024年,我国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成功,与一众发射导弹失败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而且,我国自主设计并建立的中国国家导弹系统,简称CNMD。在公开的信息中能看到一些重要系统,比如地基雷达系统和地基雷达系统等等,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建立坚实的防线。
未来,CNMD将随着中国军工继续发展与建设。
拥有了当今世界上王牌武器中最厉害的“矛”和“盾”后,中国也必须把握好作战时机。而在这点上,我国必须向美国看齐。
纵观世界上的每一次战争,美国几乎没有主动参战,不是寻找“代理人”,就是在战争最后阶段时再入场,一招制敌。
哪怕是如今,美国放不下“霸主”梦,一次次地激化与中国的矛盾,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而是采取“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贸易战方式。
所以,中国要想不打持久战,必须沉得住气,在知己知彼、做好万全准备的状态下延迟入场,才能百战百胜。
当然,若发生切实危害到中国权益的危机事件,我国也将强硬应战,不惜一切代价捍卫自身主权。
参考资料:
环球网:2023-06-03:我军高官:解放军全时待战,随时能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环球网:2024-12-12:中方:敦促美方慎重处理台湾问题 不要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