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百万雄师过大江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百万雄师过大江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战争时期,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陷入危局。国民党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

百万雄师过大江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战争时期,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陷入危局。国民党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据守江南,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

渡江战役形势图

面对烟波浩渺、奔腾东去的长江,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何横渡长江成为难题。长江历来被兵家视为天堑,下游江面宽达2至10余公里,水位在每年四五月间开始上涨,风大浪高,影响航渡。沿江广阔地域为水网稻田地,河流湖泊较多,不利大兵团行动。船只、木盆便成了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

据史料记载,战前,为了确保渡江战役的胜利,中路兵团派出几支侦察部队,由汤沟至泥汊一带,潜入江南,摸清敌人在南岸的布防情况和防御设施。他们顺着电话线找到了敌人的指挥部,监听他们的电话内容,然后乘坐一只大木盆,带着重要情报,顶着狂风巨浪,回到长江北岸。

渡江战役纪念馆馆藏品

国民党军队为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把沿岸的船只强行拉往江南,来不及拉走的便就地破坏或沉入江底、湖底,给人民解放军渡江造成了极大困难。为此,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在地方党委的支持下,动员上百万民工和部队团结奋战,筹集各型船只9400多艘,与此同时,挖掘、构筑众多船坞,以隐藏船只,并采取开渠灌水、掘堤引渡、拉船翻坝和陆地行舟等办法,确保船只尽快入江,以防止国民党军飞机、军舰的袭击。

船只备齐了,但参加渡江战役的将士多为北方人,大多不擅水战。于是,部队着手进行了水战练习,巢湖便成了渡江大军的天然练兵场,当地船工充当教练。在老船工的指导下,参战官兵很快学会了游泳、武装泅渡、水上射击等本领,掌握了划桨、撑船、修船补漏、自救互助、制作救生圈等技能。

准备渡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49年4月20日,夜幕降临,长江岸边灯火通明。一声号令响起,无数艘船只如离弦之箭射向对岸,人民解放军正式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

万船齐发

4月21日凌晨2点,“渡江第一船”乘着风浪从敌人的炮火中穿过,又躲过了敌人岸防工事的弹雨,最终抵达江岸。4月21日11点50分左右,130团三连和131团三连把“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两面大旗插上了香山和黄山主峰,傲然招展。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国民党军队近千里的江防阵地,登上南岸,并争取江阴要塞守军起义,控制江阴炮台,封锁了长江。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渡江第一船”——“京电号”

人民解放军冲破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挥笔题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下旬,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看解放南京的捷报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责编丨王子月

文案丨李莉

美术设计丨杨桦

校对丨孟京

参考资料丨《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渡江战役71年|那些文物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渡江战役: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

《75年前, 人民助力渡大江》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

(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夜读获取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