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不坏船体,小鹰号航母如何浴火重生
钢铁不坏船体,小鹰号航母如何浴火重生
小鹰级航母是作为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一代大型航空母舰,她在很多方面弥补了福莱斯特级船体上的不足,并降低了诸多成本,比如降低了企业号航母的八台反应堆的维护成本费用,也提高了航母的出勤效率,堪称是当时性价比最高的航母,她也在整个美国海军历史中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力。
小鹰号航母全长323.4米,全宽76米,水线长度301.6米,水线宽度39.2米,标准排水量为61750吨,满载排水量为82430吨。当然这个说法不一,有说法是小鹰号排水量有部分水分,实际小鹰号的排水量只有7.7~7.8万美制短吨,也有说法是小鹰号隐藏了排水量,小鹰号实际的排水量超过了8.5万美制短吨。对于这些说法都是在基与一定的依据之上,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小鹰号航母也是美国最后一级的常规动力超级航母,她对于整个世界发展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小鹰号航母于1957年开始建造,在此前美国建造诸多航母的基础上小鹰号在刚开始的建造进程也是比较顺利的。
小鹰号厄运的发生
1960年已经行了三年建造的小鹰号航母开始了下水工作,12月19日,距离西方传统的圣诞节近在咫尺,美国各地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作为全美著名大都市的纽约更是如此。此前,已经接近完工的小鹰号航母刚刚在10月份经历了盛大的下水仪式,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斯蒂安.阿赫特的夫人到场助兴,足见这艘航母的受关注度。然而,在当天例行的施工环节,此前一直没有出问题的升降机在卸载金属屑箱时,却意外失灵,巨大的升降机迅速砸落到航母甲板,并鬼使神差地碰倒了机库内的钢板。就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被牵连带动的钢板又砸向了机库甲板。要知道,由于整个建造环节还没有完工,当时机库甲板上方临时建造了燃油柜,当天,燃油柜中储备量1900升燃油。于是,大火瞬间蔓延开来,混合着大火的燃油甚至直接借助升降机入侵到甲板和航母内部,与处于焊接期的金属产生剧烈化学反应,火势更加凶猛,火焰蹿升的高度甚至达到了几十米,并如同恶龙一般的腾空数十米高。从远处看,忙碌的舾装现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炬。
小鹰号航母当时的火灾浓烟高度达到近百米,场面相当恐怖
很多施工人员在得到火警信息后迅速逃离,但在军舰深处施工的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从如同迷宫般的通道中脱离,纷纷被大火吞噬。这还不算完,要是大火继续烧,不仅这艘航母严重收到了重创,连码头、船厂和港口都随后受到波及。大火肆虐了10多个小时后。最终在上千人消防队、到军人和船厂工人的努力下被扑灭。整个大火造了50人丧生,数百人受伤,即将完工的航母受重创,经济损失超过7000万美元换算成当时币值,根据购买力折算,大概相当于今天的5.6亿美元,约合38亿人民币。这样的损失足够建造一艘全新的大型的水面舰艇了。
命运的抉择和转变
当时和小鹰号航母建造的还有她的姊妹舰,星座号航空母舰(CV64),由于作为首舰的小鹰号航母必须作为重要的参考的依据,也为后续同级舰的建造以及后续的尼米兹级航母建造和使用必须提供重要基础,也必须保证航母整个船体的稳定和质量程度。但不幸遭但火灾的影响,航母也收到了重创,这将影响到后期航母的整体使用稳定性,也会缩短整艘航母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影响整体小鹰级的建造服役进度。在这种条件之下,经过造船厂方和美国海军的一致决定,决定将另一边的星座号航母的船体代替小鹰号航母,以小鹰号的名义继续建造下去,再以小鹰号的名义服役。最终,星座号航母完工时的舷号为CV63,命名也为“小鹰”号航空母舰。就这样,世界上最大的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航母就此服役。而真正的小鹰号因为大火再次回船坞大修,最终服役时间晚于星座号。由于星座号以小鹰的舰名服役,所以在整体美国海军以及世界眼光的地位也大幅度提高。
因为火灾的影响,服役晚于星座号的小鹰号航母反而比星座号更早退役。
高速巡航中的星座(小鹰)号航母
后续的服役进程
在冷战时期,星座号航母经过了多次小改装,直至服役到了冷战结束,2007年星座号航母部署到了横须贺军港,随后于2009年退役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