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三部曲:这个世界的未来会好吗?
反乌托邦三部曲:这个世界的未来会好吗?
何为“反乌托邦”:
一个与“乌托邦”相对的概念,“乌托邦”出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创始者托马斯·摩尔的小说《乌托邦》,意为“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寄予了人类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但进入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打破了社会原有的沉寂,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社会深度问题,反乌托邦文学由此应运而生,成为了作家们抨击黑暗现实的有力工具。反乌托邦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它所描绘的未来社会表面上和平稳定,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
今天所推荐的三本小说为反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作品,一般我们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它们是《我们》,《美丽新世界》,以及《1984》。
1.《我们》(we)
俄国作家尤金·扎米亚京创作的长篇小说,完成于1921年,但当时前苏联当局认为该作不宜发表。1988年《我们》才在前苏联公开发表。
故事梗概:叙述者D-503是大一统社会的一名工程师,他们的统治者要求他们撰文以歌颂自己的国度,主人公自信的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生活如实记录,便是一首颂歌,所以他共记了40篇日记,碰巧的是在这期间他爱上了一个不属于自己世界的I-330,她不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试图借助D-503的帮忙通过革命来改变这种生活状态。但最后,D-503的理智战胜了情感,他去做了灵魂摘除术,I-330由于革命失败,被处死。D-503又恢复到原先的生活。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反乌托邦作品,《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他由于对现代社会初见端倪的弊症的尖锐目光和思想预见力,对之后几十年可怕后果的不幸言中,诸如战时军事化、集权化、工业化等等。它的写作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的《1984》、《美丽新世界》,更是开创了反乌托邦这一文学作品类型。
2.《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创作的长篇小说。
故事梗概:故事背景设在福特纪元632年(即遥远的未来2532年)的人类社会。它是世界性国家,被称之为“文明社会”,之外还有“蛮族保留区”,由一些印地安部落居住。伯纳和列宁娜去保留区游览时遇到了约翰和他的母亲琳达,琳达曾是新世界的居民,来游玩时不慎坠下山崖而留下,并生下了约翰。伯纳出于自己的目的,将琳达母子带回新世界,琳达很快因服用过量的唆麻(一种兴奋剂)而死,约翰对新世界也由崇拜转为厌恶,与新世界激烈冲突后自缢身亡。
推荐理由:五种性,波坎诺夫斯基程序复制,暴力洗脑,徐普诺斯教育,死亡训练,唆麻……作者构画出了新奇且令人恐惧的未来世界,那里,物质丰富,科技发达,人的欲望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完全满足,享受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不必担心生老病死带来的痛苦,看似的确是美丽而新,然而在机械文明的社会中,家庭、个性、情绪、自由和道德……全都成为历史名词,人们从胚胎开始就接受着安于现状的制约和教育,所有一切都被标准统一化。读这本书是一场冒险,你会时时刻刻被主人公牵动心绪,一边惊叹于种种神奇的操作,一边感慨无妄的挣扎与反抗的悲壮。
3.《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
故事梗概: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话”—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telescreen)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政治寓言,”每次翻开奥威尔,一缕启示性的,具有当代迫切性的光亮便现了出来,似乎他在几十年前就预料到了今日世界之情状”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强权政治束缚人性,篡改历史 ,理性的思考被摒弃,只是为了统治而统治,这就是奥威尔笔下的世界,总之,还好我们不在1984,我们离那个世界很远,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结语:这三本书在结构和主题上都有类似之处,都可以说是三个悲剧式的未来预言, 作者以极阔大而又深刻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他们想象中的未来世界,荒谬又真实,新奇却恐怖,无论是D-503,还是约翰抑或是温斯顿,他们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觉醒与反抗,他们的抗争最终却都被扼杀,令人唏嘘不已。
反乌托邦三部曲留下了很多思考:
从大的方面看,是关于人类与社会的深刻问题:人是否可以被科技或制度去人性化?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是什么?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人类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精神自由?我们如何解决工业文明和自然、人性的冲突?
从小的方面看,是关于个体的人的问题:人的自我存在应不应该被强力胁迫?人如何保持自己的思想独立和自由?为了安全,合群我们就必须牺牲自己的个性吗?如何找到个人与社会的平衡点?
最后回到题目:这个世界的未来会好吗?
借用《1984》腰封上的话,稍作修改,多一个人读反乌托邦三部曲,就多一份变好的保障。
不多说了,反乌托邦三部曲,快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