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究竟是怎么回事?晋国是超级大国,为何却被三家瓜分?
三家分晋究竟是怎么回事?晋国是超级大国,为何却被三家瓜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晋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广袤的疆域。然而,这样一个强盛的国家,却在战国初期被三家瓜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会走向分裂的结局?在晋国辉煌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斗和权力争夺?这一切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
让我们一起揭开晋国分裂的谜团,探索三家分晋的内幕,看看晋国的命运转折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权谋与斗争?

曲沃武公的野心
公元前746年,晋昭侯正式将曲沃这块肥沃的土地封给了自己的叔父曲沃桓叔。这个举动,看似是晋昭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实际上也埋下了三家分晋的伏笔。
曲沃这块地方,不仅土地肥沃,位置也极为重要。曲沃距离晋国都城翼,仅有一日之程,可谓是晋国的腹地。桓叔年已花甲,但他的政治手腕和能力,却丝毫不输给年轻的晋昭侯。
加之曲沃桓叔好德,深受百姓爱戴,在短时间内,曲沃迅速成为晋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与都城翼分庭抗礼。

对此,晋国大夫师服曾经直言不讳地告诫晋昭侯:"你把桓叔封到曲沃不合规矩啊!到时候会危害您的统治的!"
果然,曲沃桓叔及其子孙,开始频繁挑衅晋昭侯,蚕食晋昭侯的权力。最后甚至公然出兵讨伐都城,发动内战。
在这场长达67年的内乱中,多位晋国君主先后丧生,曲沃一方最终取得了胜利。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杀进都城,取代了晋侯缗,成为了晋国的合法统治者。这一事件,标志着曲沃一支正式取代了原本的晋国公族,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

卿大夫阵营的崛起
曲沃武公的夺位行为,犯了当时社会的大忌。在春秋战国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绝不可以越级。这种做法,无异于是公然挑战周王朝确立的礼法秩序。
其他诸侯国看到这种情况,自然会泛起涟漪。有人认为,这就是礼崩乐坏的开端。但无论如何,这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事实。
曲沃武公既然已经篡位成功,自然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此过程中,他不得不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置晋国公族?

从表面上看,曲沃武公和公族之间的矛盾很简单,那就是血缘上的对立。但事实上,这背后牵涉到更广泛的政治利益。
公元前620年,晋灵公年幼,无法亲自主持盟会。这个机会被权臣赵盾抓住了,他代表晋灵公参与了诸侯盟会,从此名扬列国。赵盾实际上掌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成为了晋国的一把手。

但这种君主无权、臣子掌权的局面,自然会引发皇后的不满。晋灵公虽然年幼,但他也清楚自己的地位不容侵犯。于是,皇后和晋灵公接连谋划杀害赵盾,但每次都被赵盾的内应所挫败。
最终,赵盾以一出计谋,成功杀害了晋灵公,拥立了晋成公为新君主。这一事件,不仅巩固了赵盾的地位,也标志着卿大夫集团正式掌控了晋国的政治走向。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赵盾在拥立晋成公之后,迅速进行了一系列的官制改革。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卿大夫的嫡长子出任公族大夫。
这个看似简单的改革,其实深有玄机。在晋国公族遭受毁灭性打击后,能够在晋成公身边担任公族大夫的,绝大部分都是异姓的卿大夫子弟。这就相当于把晋国公室的"血脉"切断了,用卿大夫的力量去滋养自己的势力。

而且,赵盾还进一步允许卿大夫们的非嫡子担任公行,也就是掌握禁卫军的军官。这无疑是让卿大夫集团掌握了晋国的经济和军事大权。
在随后的几十年内,这些卿大夫家族的势力迅速膨胀,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到了春秋后期,原本十余家的卿大夫家族,已经缩减到只剩下智伯、赵鞅、韩不信、魏侈四家,被人称为"四卿"。

晋哀公时期的权力斗争
四卿之间的权力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公元前458年,智伯、赵鞅、韩不信、魏侈联合起来,对范氏和中行氏发动了攻击,使晋国只剩下"四卿"。
此时的晋出公,显然对此不满。但他已经无力阻止四卿的野心,只能试图借助外部势力来重新掌控权力。不料,反而被四卿联合起来驱逐出国。

在晋出公逃亡期间去世后,掌握实权的智伯,立晋昭公的曾孙姬骄为晋哀公。同时,智伯也趁机吞并了范氏和中行氏的领地,掌控了晋国的绝大部分地盘。
此后,智伯又开始向韩、魏两家索取领地。遭到赵氏拒绝后,智伯便与韩、魏联合,发动攻击赵氏。
这场战斗持续了一年多,最终以赵氏获胜而告终。这主要得益于赵氏巧妙地煽动韩、魏两家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反过来背刺智伯。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联手杀死了智伯,瓜分了他的领地。至此,晋国这场内斗的结果已经初步显现,只剩下赵、韩、魏三家势力。
与此同时,这三家的博弈也并未就此终结。他们都在努力成为名义上的诸侯,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地位。

三家分晋的结局
终于,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赵、韩、魏三家为诸侯。这一事件,标志着晋国三家分晋的完成。这对其他诸侯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撼。毕竟,曾经的强国晋国,在经过一系列的内斗之后,竟然被三家瓜分。
诸侯们不禁要感叹:当初还"谋反"罪名加身的三家,如今居然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这算是什么回事?但对于三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他们不仅摆脱了晋国公室的掣肘,而且还获得了正式的诸侯地位。

不过,三家分晋的结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在此之前,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并非完全友好。赵、韩、魏三家曾为了争夺更多的领地而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最终,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未完全化解。只是在面对更大的威胁时,三家暂时抱团取暖,维护了自己的地位。从此,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时代的序幕。纷争不断的战国时代,让那些一度强大到令人艳羡的大国,最终沦为历史的弃子。

这一切,都源于当初晋国公室的内部分裂。曲沃武公的野心,导致了公族的覆灭;赵盾的改革,则使得卿大夫成为了晋国新的主导力量。而在卿大夫们的权力斗争中,最终三家脱颖而出,彻底取代了原有的晋国格局。
历史总是如此曲折,人性的贪婪与权力的膨胀,往往是一个国家兴衰的根源。当我们对这段历史津津乐道的时候,不禁要感慨:历史的教训,人类真的从未吸取。

结语
三家分晋虽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但透过它我们也能看到人性的复杂面貌。从曲沃武公的野心,到赵盾的权谋,再到四卿之间的残酷角逐,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人性对权力的无尽渴望。
这种渴望,往往会让人丧失理智,走向极端。或许,正是因为人性的这一面,才使得历史总是高潮迭起、起承转合。
让我们惊叹于历史的变迁,但也警醒于人性的弱点,相信只有吸取历史的教训,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缔造更加美好的未来。